北京,雷阵暴雨,坐在工位前的我,突然又蹦出了今年以来不知道第几十次想要离职的想法。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今天北京的雨,特别的大……
看看窗外,想到了年前做完个人总结报告后的领导谈话。C总问,你明年的规划是什么?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时,内心还是有些激动的。来这家公司快两年了,当初面试时的期待早就磨得渣都不剩了,但是,当领导问这个问题时,我还是忍不住想,还是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的。
庆幸的是,C总认真的听完我的规划,并且给了几条很中肯的建议。本来以为,这就算是走走过场。没想到,来年复工后,C总真的重新划分了我的工作职责,给了几个独立的项目。我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开开心心,痛并快乐的忙碌了小半年,手上的活儿终于要开花结果了,悲催的是,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至于为什么调整,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然后,领导换了。
然后,我就开始了时不时冒出离职想法的日子。
当被分配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时,我想离职。
当意见不被采纳,一味的指责时,我想离职。
当工作量暴增,连大饼都不给画时,我也想离职。
年近三十,不知道是不是承受力变差,日子过得太理想化,受不得现实里莫名其妙的鸟气。但当每天挣扎在重复的开会、不停的撰写文件、不间断的制作报表报告、不停止的在各种工具与各种部门联络沟通,稍微有点间隙可以喘口气时,会有刹那的恍惚,我获得了什么?
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的无非就是养家糊口。先不要扯什么认同文化理应同路,毕竟只有当物质基础满足后才能上升到这些精神需求。
在每个正常工作的时段,在每个临时加班的夜晚,我所求即我所应得,同时想要在工作实践中获得自己的方法论,除了工资单上的数字,还有脑袋里的经验和不再走弯路的经历。
而,目前,我只有工资单上的数字。
不否认,现在的数字,在当下的平均值来看,还算是普通偏上。
但,我即将步入三十大关,再过一年,很可能马上就是偏下的水平。而到时,我将面临的,就不再是现在的单身生活,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
结婚,生子,养儿,奉亲,没有一样不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说到这里,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感。
赚钱,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和必须。当然,首先要具备赚钱的能力。
更让人焦虑的是,近几个月以来,我再也没有感受到赚钱的能力在提升。在万马齐奔的社会场上,不进步,就是在退步,更何况,年龄还在一天叠一天的增长。
现在的我简直就是深处温水的青蛙,游来游去还能时不时的“咕哇”一声,最怕的就是当“裁员”重磅下来,温水突然变成沸水,再也不能蹦出来了。
温水的环境不能改变,只能改变自己的应激条件,让自己的弹跳能力始终处于临危状态,随时随地可以跳出这口锅。
唠叨至此,梳理完工作,学点SQ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