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关于手机照相这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日益发展。手机已经是普遍常见人手一部了。今天想说的是关于发生在博物馆的一件事。
今天下午大家组织一起去某高校的博物馆参观,本身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对我们自身而言是扩展视野,对历史文物、人物更深入的了解。只是大家在进入博物馆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件事:拿出手机拍照。好看的、不好看的、有意思的、有特色的等物件图片各种拍。在这过程中,我在想关于解说员说的内容有记得多少,对于这些历史物件的详细介绍又注意到多少?或者说对解说员起码的尊重,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又有多少呢?
如果足够尊重就不会拿起了手机,而对解说员的解说内容和她付出的辛苦熟视无睹。政治课上、主题班会中老师都会说到尊重,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但真实生活中又做到了多少?正如我们没有注意解说员的解说内容,也没注意到她是否穿着高跟鞋面带微笑和脸颊上的汗水。我们只是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啪,拍完一张又一张。事后发动态上传照片,细心的会把照到的解说员过滤或者剪切掉,有的或许直接上传。这时尊重体现在哪里?有几分的素质呢?可这样的事情却是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周边。
如果足够尊重就不会拿起了手机,而对历史文物文化、人物事迹熟视无睹。
习总书记对博物馆有这样一段评语:“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参观博物馆本身是一件严肃庄重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一副手机而坏了重要的核心目的:参观博物馆。当我们拿起手机的那一刻,对历史文物、人物的内容关心会少之又少。当拿起手机的那一刻,会有注意到这个画家画这幅画时所付出的心血?用了怎么样的绘画方式和有怎样的绘画背景吗?又或者会注意到那个历史文物生产是什么年代,代表着什么历史背景呢?在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本身就是在转移注意力,一边照一边听,或许并没有听进去多少。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来一次不容易,照了像做纪念。那有没有想过真正来这的目的,只是为了照相做纪念么?我想答案并不是这个。大家可以再细细想,那些说要作为纪念的照片真的就作为纪念了么?或许是做好P 图往朋友圈发个动态静等大家的点赞,然后这些照片就没了然后。有可能是一直静躺在手机相册里,也有可能为了减少内存删掉它。而对于博物馆的庄重历史没了过多专注。
无论是对人对事,做到起码的尊重。手机照相事件只是其中的一项。当我们做到尊重别人时,其实就是在尊重自己。
无论是否存在异议,我是这样认为的。感谢您的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