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摇滚的流行这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此时脑补出十个汪夫子闭着眼睛在台上呐喊。
什么是永远年轻呢?
致青春里郑微对死去的阮莞说,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其余人呢,精气神儿和身体都随着时间慢慢老去。在“青梅竹马,未必成诗”的遗憾里,心安理得的各安天涯,从此与君无话。
可我总觉得死了也不能算上永远年轻啊。
真正的年轻应当是这样的吧:
滚石乐队的老爷子七十多岁还在舞台上摇滚着;书中的哈罗德一言不合收拾行囊徒步英格兰变成朝圣者;小川叔换了三十多份职业,每一次都截然不同,每一次都从头开始;李安带着他的电影和受争议的新技术,孤独的踏出了第一步;郭川架着帆船穿越太平洋,虽然很不幸他没能回来。
这些人真正热爱的他们做的事,生命才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这真的很酷,带着开天辟地的格局与气势。也许有些东西普通人难以企及。但真正拥有触及内心的感动,同样也会热泪盈眶。
我听着万青的“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依然心中一颤。
我的表妹,姑姑家的小姑娘,小时候被她妈妈要求着学琵琶,常常放出要拿斧子把琵琶砍了的狠话。那会我也很想学,但我在读初中爸妈觉着会太分散精力,都不同意。一次家庭聚会大人们要求表妹表演一下,她学的时间并不长,曲子弹的磕磕绊绊。回头一看我,我已眼含热泪。全家震惊:弹的这么好吗,怎么能感动哭一个啊。
我分明觉得那都是我梦碎的声音,哼。
昨天票圈一篇文章刷屏, “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上次被刷屏那篇文章叫“ 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
嗬,原来大家都焦虑啊。
读完那篇文章我也焦虑了,不,是哭晕在厕所了。人家那么优秀的尚且焦虑成那样,我每天在追求些什么。
马斯洛需求理论说人类需求由高到低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对照了下自己,费解,但很快释然。引申了一下痛经时医生说的话:个人体质不同。每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就是不一样的,能优秀到极致很好,不优秀也得好好的活着。或者,是我们的评定标准不同呢。
我们都有不能言语的孤独,那就求同存异,互不渗透吧。
今天去面试了一个与文字有关的实习,出来时,有一棵银杏树的叶子金灿灿到耀眼,但一个不相干的朋友挡住了我的镜头扯远了。这是一家我非常喜欢的外企,我是一学工科的,之前面试的姐姐问我做过的一件勇敢的事情,我想了一下: 呃...下基坑算吗。
但依旧还是因为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去尽力接近,所以看周围的世界都带着一层温暖明亮的色彩。但也因为喜欢,所以激动,走出来的时候反思自己,我都说了些什么鬼啊,冷静点才会做的好点啊,刚刚肯定特别傻吧。
我非常认同这世界的真实与残酷,认同每一个人的压力与紧迫感,也学会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和无法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也许未来也会磨皮棱角长出刺来。
但我现在只从从容容地在阳光下肆意生长着。想成熟但不想世故。我也许不够优秀,焦虑不过十分钟就会被路边的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迷倒。所幸我还有几个好朋友能相依取暖,还有无条件支持我的家人。再不济,我自己心态也还行。
所幸,我还有能力热泪盈眶,我还愿意迎风奔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