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这些精英在一块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如果全球化发展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全球的财富最终会集中在20%的人手里。可是那80%的人就成了边缘人,他们如果很不满,想抗争,跟着20%的人有矛盾怎么办?
其中就有一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方法叫做:给那80%的人塞上一个奶嘴。
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让这80%的人多参与这些发泄型产业,把多余的精力给发泄出来。
还有一个奶嘴叫发展满足性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家里长短,让这80%的人沉溺在这些享乐跟安逸当中,沉溺在这些满足性的产业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他们慢慢的就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慢慢就失去热情了,不会再抗争,也不会再思考,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媒体替他们做出判断等等。
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
这是我在前几天刷微博时偶然看到的文字,原本,这段话并不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震撼,可是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完全改变了我那时的心路历程。
2020年新年期间,我们的生活信息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塞满:微博热搜不再是娱乐明星的琐碎,我们的闲暇时间不再被因规划与朋友的约会而占据。密切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不经过缜密思考的思维能力,这是普通人的通病。我们急于得到一线的进展,殊不知绝大一部分的小道消息都没有经过官方的核实。例如,在肺炎最人心惶惶的那段时期,网络上流传了各种版本的真正感染人数,有人说新冠肺炎至少已感染了十万人;有人说武汉政府隐瞒了真实数据。再例如,同样有人开始没有根据地猜测新型冠状病毒的真实来源,最开始有人说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再有人说是美国军方实验室的阴谋;甚至还有人声称这种病毒是宇宙空间带来的。各种各样似乎很有道理的言论在四面八方散播,引起了公众的恐慌。
而我也看到了一个中国驻美大使与美国记者的对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国记者一步一步地将崔大使引向他所设的陷阱中,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中国,崔大使却非常淡定地应对美记者咄咄逼人和刁难。而我发现,崔大使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极其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来源,绝不相信个人的只言片语。
我在想,人与人在这方面的差距来源于哪里?一直到我看见了奶嘴战略,我才明白,原来这种差距从日常生活中就开始积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下,娱乐信息和碎片阅读为大部分人首选。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微博、微信、QQ和电视媒体,这些渠道也十分地方便和轻松,我们只需动动手指,看几眼文字就能知天下事;但是我们为何感觉到轻松呢,因为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省掉了一个最吃力的环节,那就是思考,媒体评论总是第一时间发布了他们最为理智和全面的思考和判断,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我们以为我们理解透彻了,其实我们只不过像背书一样记住了这些思考结果。渐渐地,我们期待媒体替我们做出思考,我们习惯于翻开微博新闻下的网友评论,赞数最多的言论就成为了我们对当事的观点。而像中国驻美大使崔大使那样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力和思考能力,有着强硬的立场,这样的人才是奶嘴战略所收益的20%。
于是我开始惶恐地思考,我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三观吗?我没有信心给这个问题下结论,在某些事情上,我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而有些事情上,我也会摇摆不定;我也无可避免地跟随网友的评论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观点。
我想我需要给自己一个过程,我也期望所有的中国青年进行一个客观的自我审视,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思考力,是否已被大量的碎片信息所淹没了大脑,而我们,又需要重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