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被一些人的孬行为或孬语言所打扰,让我们感觉这个人从没教养,那个人没修养,或暗骂一句“缺娘少教”的。对于“教养”和“修养”,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谁都会去评判他人,可谁又不被评判呢?怎么样才算个有教养、有修养的人呢?我思,或许做个“纯粹”的人,就应该算是一个有教养和修养的人吧。
我自认为,教养,是缘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形成的个人品质的修为。“教养”多表现为礼貌,规矩,习惯,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等一种原生态的品质。而修养是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形成的个人素质的修为。“修养”多表现为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等等一种重塑了的素质。我一朋友,自幼生活在农村,长得高大帅气,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国营企业工作。接触久了,给人的感觉这是个不错的孩子,有文化,有工作能力,但嘴里总是不干净,张口就带“脏”字,似乎缺少点什么,可能算是有修养而少了些教养吧。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行。人生总是经常遇到十字路口或岔路口,人生也总是在选择之中度过的。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很是令人感到头疼的事儿呀,但还是要前行。所以悟得:向前走,向后看,走向纯粹。
历史的、人生的车轮一刻不停地向前走,人不可以站在这个车前慢吞吞而被辗死,也不能在车后无知地、茫然地、慢吞吞地跟随。
向前看,那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自己的梦想,选择自己追逐梦想的道路,努力奔着目标前行……
向后看,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顿悟,挖掘过往里的优势,找寻走过的不足,潜心修正自己达成目标的路线……
寂静的夜里,我在静静地思索,向前看着——谋划,向后看着——总结。但思来想去,仍如一只爬在玻璃上的苍蝇,透过这层玻璃,看到一片繁花似绵,沧海桑田,却找不到自己可以走去的空隙,只好呆呆地、呆呆地冥想、期待、等待可以出头之日……
有句诗这样说:“有的人死的/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只有真正的学会面对自己,诉诸自己,缴械自己,才能够得以成长,得以腾跃,得以真正的释放那个被囚禁的自己。
“纯粹”:纯正不毁。《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进而引出了“纯粹美”:亦称“自由美”。指不涉及利害计较与欲求,尚有明确的目的与概念,仅以其纯粹的形式符合主观目的的美。
向前走并向后看,完成一种纯粹:
别人喝粥,我吃肉,但我不吧嗒嘴,这也是种善良和厚道,也是君子之修为矣。
早餐一定不吃会导致产生口气的食物,以令自己清爽,也不影响他人。
自觉讲社会公德,如停车时考虑到前后左右的距离,一不碍行车及行人,二占地面积最小。
公共场所说话声音要轻,不抽烟,不乱丢废弃物,爱护公共财物,不拈花惹草。
深恶痛绝灾难、疾病、影响社会的假恶丑;
推崇道法自然、人性、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
见不规范的,或有失公德的人或事就非要去想一下,甚至去管一下;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见自己做了美德之事就自喜一下,并要求自己继续去做;见他人做了美德之事就要去赞扬一下,鼓励他人继续去做下去。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遇庙就合掌默念“阿弥陀佛!”;
遇三净肉就吃,有酒就喝,却也一身心清澈。
好色而不淫,追求物欲而不贪,过犹不及,似有还无,把握个度。
发现美,化丑为美,提炼、享受过程里的感动和激动。依自己的人性出发,从善从美,敢爱敢恨,不悔一直折腾着的春秋。 ……
人可以为做一个纯粹的人痛苦地活着、悲壮地死掉,做一个纯粹的人,于爱,是一场灼烈,于尘世,是一份内心的妥帖安宁。岁月轮回,而无论人们怎么去走,却很可能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走了一圈,以为是从起点走向终点,却发现原来是走回了始点了。但终是折腾了一生了,有苦有甜,有恨有爱,有舍有得,有彷徨有欣喜,有缺憾有丰富,日出月落,阴晴圆缺……前前后后吧,继续着走自己以为纯粹的人生,如冰如雪。
纯粹成就“教养”,使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
纯粹成就“修养”,使高傲却卑微发对人关怀,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
注意一条基本规则:与贤者游信足乐;与贤者聚会会是很愉快的事。集古人文亦大观;将古人写的文章收集在一起是很壮观的。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一种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