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想以“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写一个故事,缘于前日课上发生了一件事。
五(3)班有个“小南”,终日一副全世界都欠他似的,从上学期至今从未正面参与过一次课堂活动,一直承担着为组上拖腿抹黑的重任。组员们对他更是可气不可恨(因为我们的共同约定里有一条: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嫌弃和放弃任何一位组员。)周五上课,小南涛声依旧,我再一次给他扣下一分。但扣分之后,我发现这家伙居然苦大仇深地用眼横着我。趁着小组合作的时机,我本想走到他身旁去“小事化了”。谁知这家伙还那么肆无忌惮地瞪着我,当时我就火大了。毫不客气地说:“你怎么?扣你分还不服气了?你看看你都给组上扣多少分了,你问问组上谁还愿意跟你同组。”这时候就有孩子跟我告状:“老师,刚刚他都踢旁边的同学。”“小南”马上就憋出眼泪吼到:“他也踢我了。哼!”然后继续用眼瞪我。或许是我的师尊受到了挑衅,又或是我与生俱来的正义感,这时候我再也无法淡定了。
我示意孩子们先保持安静,我们先来解决这个事件。我直呼小南的名字:“你站起来,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说,你有什么本事使你有资格只拖组员后腿还觉得理所应当,你哪怕有那么一点本事,你说出来。现在,为什么大家没人喜欢你?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董国兵、蔡贤生、陆淑芳,可唯独不喜欢你?你的学习能赶上谁?你的体育能赶上谁?又或者你的担当能赶上谁?你连一点能说出的本事都没有,你还不服气老师说你了?”这时候离我最近的小家伙曾献志小声地跟我说:“老师,我上次告他状,他还叫初中的同学来打我。”我心一惊:这还了得,这是恶势力啊!
我决定,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我继续:“如果你以后仍然是那样,那么就请你不要在我的课堂,以免影响我们其他人的学习活动。但如果你在校园里游荡被校长看到,后果将由你自己承担。(我承认,我只是想吓吓他。)”但我看到他一直是那么恨恨的眼神看着我,又怕他会以极端的方式来反应,比如自我摧残或是报复打击我。(千万不要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新闻里时常看到有小学生跳楼或是中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但我更担心的是前一种可能,于是继续:“并且,如果你对于别人对你提出一点意见或不满就那样仇恨大家,你的未来将不会有一点光明。又或者,老师批评一下你,你就去跳楼吗?”这时候其他孩子哄堂大笑,因为在他们健康的心理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笑话。“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老师是在说笑呀!还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呀!他的老师说,明天这篇课文还背不出就收拾你。然后他就在老师收拾他之前把自己跳楼收拾了。小南如果不改改他的脾气,以后也有可能发生同样的事。但是,他是因为不能接受任何一点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而导致的。比如老师批评他,他会想,哼!我没有错,你凭什么说我?哼!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我,我为什么还要呆在这?如果真这样发展下去,他的未来将真的失去色彩。”孩子们这时候再也笑不起来了,全都对小南投去同情的眼神。而我也在这时候把话题拉回了课堂学习。
课后,我想,得去调查调查小南拉帮结派报复小同学的事。昨天看德国支教教师卢安克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书中写到一个类似打架的事件。而卢安克的话点醒了有勇无谋的我,他说:只有心理脆弱的人才有保护自己的必要,才会想到打架,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批评他们。而改变应该从感受开始,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改变他们。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不应该是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而应该是:感受,从而产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