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意象,“看见”意境;
联结拓展, 感受诗情!
—— 听彭才华老师《清平乐.村居》
课堂流程:
一、谈诗词印象
二、读顺诗词
试读;指导读关键词;抓韵脚读;齐读。
三、诵读意象,感受画面
1、找出诗中意象,感受和谐、幸福、安宁。
2、联结生活,打开意象记忆(父母相媚好、自己戏‘溪’经历)。
3、闭目“看”画面(师配乐描绘画面,生闭目静“看”,随乐齐读)。
三、以意象“溪”为入口,“见”意境。
1、列举历代诗人笔下的“溪”。师绘其画面(一致相同:祥和、安宁)。
2、用“屋前、山中、地上”分别替换《清平乐村居》中的三个“溪”字,说感受。
3、再次用“河上、河东、河头”分别替换三个“溪”字,说感受。
(只有‘溪’字才无法掩饰祥和、安宁、自由,无法掩饰辛弃疾心中的快乐、幸福感受。)
四、比较拓展,感受诗情
1、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能从词中感觉到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什么有关?(战争)
2、出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悟其爱国情怀,知其理想追求。
3、沙场点兵、怀揣天下事的辛弃疾提笔写下了“村居”安放了怎样的心意?
(核心意义的发现:‘溪’在则家宁,家宁则国安!)
播放音乐《国家》,在家国情怀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课堂印象
1、课堂教学层层推进。
2、有书本打通到紧密的课外,对课内的理解更主动,更真实,更合理,因为这是学生在联结、比较中自己得出的感悟;对主题的理解也更深刻,更浅出。
3、古诗教学贵在诵读与“见”,“见到”诗词的意境,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召唤。
名师印象
1、教师丰厚的底蕴,才有大气、开放、从容、充分的课堂活动。
2、站在学生需要的角度推进课堂,才能“启”而即“发”,“点”而即“通”!
“捧”着“才华”让课堂开花!
——听彭才华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