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这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是现在我正在教的学生小D借给我的。小D是个很有礼貌、很谦恭、很绅士、很细心、很文艺、很特别的一位少年,其实还有很多个定语可以放在他的名字前。先记录几个美好瞬间。
一天下课,我在收拾讲桌上我的课本、资料、文具袋什么的,他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你知道吗,你刚才在讲past,present,future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当时教室里充斥着课代表收作业的呐喊声和其他学生的嬉闹声,再加上他是一个很绅士的学生,说话不会很大声,从来都是不紧不慢,以至于我没听清楚他说的话,他就又重复了一遍,并说他看了意公子的视频,我说“啊?我也喜欢意公子,你说的这个视频我还没看,回头看看。你居然能有这样的联想,太不简单了!”课间匆匆,我要去另外一个班上课,聊天刚开始就结束了。
第二天下了课,我主动找他说我看了他说的意公子的视频,他说他对意公子关于命运的那期视频的理解是只要不是被动的,人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哇,这个学生不得了,竟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他知道我也爱读书,还提到了黑塞,可是又一次匆匆,意犹未尽,没能更多的交流。
还有一次下了课,他拿着他的语文作文本来到讲台上,给我读了他写的作文,我忘了题目,只记得他写的文笔很好,很有深度,读完之后我建议他把这篇作文打成文档存起来,甚至可以去投稿。旁边的一个男生说他都跪服了,另一个女学霸本来等着问问题,听他读完后说他们语文课上已经读了他的这篇作文,还说他真的很厉害,有一天下了晚延时,他们几个在学校外面聊天,聊到8:40还不肯回家。这样的交流这样的友谊真是令人羡慕称赞啊!
又有一次下了课他来找我聊天,说他有一次周末晚上做完作业读书,读了两个多小时读到十一二点,还说他的父母读书喜欢边读边划或做些批注,而他不喜欢这样。我说我跟你父母一样,也喜欢这么读书,还问他有什么读过的喜欢的书可以借给我分享,第二天他就拿了三四本书,其中两本我看过,就留下了这本《我与地坛》和《走出戈壁》,史铁生我听说过,也给女儿买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无病集》《断想集》《去来集》等散文集,但从没读过,于是就先读起了这本《我与地坛》。
读完后我想写点什么,就想到了“不能禁锢”这个题目。史铁生十九岁时得了脊髓方面的病,双腿瘫痪,对于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对生活有那么多期冀与激情的年轻人,瘫痪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灾难,他写了在地坛的无数个春夏秋冬,也写了他的无奈无助与绝望,更写了友情亲情和对往事的回忆。书里附了几张照片,读完整本书再翻看,发现这几张照片都展示了史铁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的一面,尤其是开篇第一张他坐在轮椅上,笑对镜头,照片下的注解“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他的残缺的身体没有禁锢住他的心魂。“不能禁锢”,既有主动态的“不禁锢自己不禁锢他人”,也有被动态的“不受身体不受外界不受他人的禁锢”,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借给我这本书的小D是个表面严肃实则有趣的人,我一向不喜欢称学生为孩子,因为我觉得他们是和我一样平等的人,有时候他们甚至还算得上我的老师,比如小D。我的教学不该禁锢在学科方面,所以我试着让他们做课前演讲,让他们学以致用当“大厨”,给他们分享我写的英文小诗等等,小D们的学习也不能禁锢,他们有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式,虽然有应试的压力,但作为老师不能对他们用一把尺子衡量长短,他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与思考,积极地面对人生,就像史铁生,就像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Face it。
史铁生比我大20岁,我比小D应该大40岁,这是怎样的年龄差啊,史铁生笔下人物的生活我比较熟悉,有共鸣,但小D读来是怎样的感受,他能看懂吗?他怎样理解的?有机会一定跟他好好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