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天: 超级寡头与囚徒困境(2023-10-19)
寡头作为四种市场结构之一,其实是代表市场进化的一种高级的形态,往往在企业诞生的早期,许多小企业都处在自生自灭完全竞争状态,一旦生存下来,就会逐渐壮大,进入到更加激烈的垄断竞争状态,由于垄断竞争的企业依旧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门槛有一定要求,但是并非要求特别高,通过一定竞争较量之后,势力弱小的企业要么被其他强势企业吞并,要么被直接淘汰退出游戏。最终这个行业留下三五家寡头企业,其中许多行业其实是双寡头企业,从而成为行业不可撼动的高门槛领导者,如全球碳酸饮料虽然有成千上万种品牌,真正形成全球强势品牌的也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又如快餐行业,虽然有成千上万种品牌在做,真正形成全球强势品牌的就是麦当劳与肯德基。当然传统汽车领域呈现多寡头企业竞争格局,如中高端品牌宝马、奔驰、大众;中端品牌有丰田、通用、福特等。全球智能化手机领域经过激烈竞争较量,高端品牌:苹果、华为;中低端品牌:小米、VIVO、OPPO、三星;国际芯片制造业也是一样: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高通等。
寡头企业的特点:
寡头(oligopoly)市场的本质是只有少数几个卖者。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为对其他所有企业的利润都可能有很大的影响。寡头以一种竞争企业没有的方式相互依存。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因此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有策略地行事。每一家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己能生产多少,关键还要取决于其它企业生产多少?每一家寡头企业的决策,都将影响市场上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由于寡头之间势均力敌,彼此的策略行为处在博弈状态。
寡头市场只有几个卖者,因此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寡头集团合作并像垄断者那样行事,生产少量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会让他们的情况更好。由于寡头自私,只关心自己利益,很难长久合作。
假如市场由双寡头垄断,那么他们的产量越高,所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但是只要一方想多吃,合作就会打破,市场均衡就会倾斜,导致生产量小的寡头就会吃亏,于是为了更大利益,彼此就会较劲,加大生产量,价格就会降下来。这样对消费者有利。如果彼此勾结,形成垄断联盟,也就是卡特尔形式,相互勾结联合起来行事,形成垄断,结果是生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取利润最大化,但对于全社会来看,是无效率的。
合作并达到垄断的结果会使寡头的状态更好,由于利己,最后不能达到垄断结果,并不能使他们共同的利润最大化。利己的逻辑使双头寡头产量增加到大于垄断水平,但不至于达到竞争状态,而是达到某种均衡,称之为纳什均衡,是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其他主体所选择的策略为既定时,选择他们自己的最优策略的状态。
因此,世界主要的大国都有反托拉斯法禁止寡头之间的显性协议作为公共政策的关键。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格时每多销售都将增加利润;
价格效应:提高产量将增加总销售量,这就会降低商品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所有商品的利润。
任何大的寡头在做决策时,既要考虑产量效应,又要考虑价格效应。
寡头之间并非是永恒的竞争,有时候为了保护整体生产者利益,它们也会联合起来统一行事,最典型的有石油OPEC组织,如果世界石油市场因为某一个原因持续下降,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时,OPEC会组织成员协调行动,统一减产,一旦石油供应量减少,油价就会上涨,涨到一定程度,毕竟寡头们是自私的,有的寡头觉得有利可图,于是率先加大采油量,以获取更高收益,接着大家效仿增加采油量,由于石油供给大于需求,油价又下跌了…为了提升油价,又协调限制产能…。
多寡头竞争就会形成类似OPEC组织一样行业组织,如果是双寡头竞争,就会出现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原理本质:就是在两个利己主义者之间形成有效合作的模式,以实现双赢,从而避免双输,或者一赢一输的局面。冷战时期的苏联与美国,彼此为了争霸全球,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抗,由于没有真正达成双赢的合作局面,彼此互不信任从而陷于囚徒困境的军备竞赛决策矛盾中,最终苏联因为资源消耗过大撑不住突然垮台,世界因此从美苏双寡头竞争格局让位于以美国为主一强多霸的新的多寡头竞争格局。
由于寡头企业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势力,通常会采取一些不公平竞争手段,反托拉斯需要注意三种具有争议的市场行为。
1、转售价格维持;
2、掠夺性定价;
3、搭售;
结论:
市场寡头非常希望以垄断的方式行事,但是基于利己主义的本质最终都会以竞争手段出现。市场容量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一点点,你拿的多了,我自然就少了,谁都不愿意吃亏,所以竞争对手有限,但是彼此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大于合作,除非整个行业由于供过于求,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不得已彼此合作,通过减少产能来达到提升价格增加总收益的统一行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余超林解读之19: 超级寡头与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