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包含而离不开他的对立面,人的性格特点也要辩证地去看;比如固执:积极来看,就是认准目标,绝不放弃,直至达到目标。另一面看,就是固执己见,认知失调,钻牛角尖,影响交际。
最近有人说过我有点固执,所以今天要好好研究一下“固执心理”。
固执的概念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固执的心理时,认为这是认知失调而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
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人们说的认知失调——当自己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自己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1)是思维定式,2)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3)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字被渣男追上了,渣男外表长得帅气,又能言善语;牢牢地抓住了女孩的心;但是几乎所有周围人都能看出来,这男人对女孩子是另有企图,他根本不爱她……但女孩固执己见,最终受到很大伤害,用了2年多时间才恢复正常。这就是另一种的固执。
我曾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觉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工作,学习方面这个理论的确管用;但在心理和情感方面似乎不是这样,而是事与愿违,你越努力,越达不到你所期望的结果的事例比比皆是,老师第一节课里讲过的,减多增少应该就是其中一例,只是明知道理,难以做到,这就是固执心理吧?!
浮夸、傲慢、懒惰、墨守成规是构成固执心理的要素之一。
个人修养、平时所交往的对象是固执心理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常与个人修养好,善于应酬周旋、灵活性强或虚心随和的人交往,往往会改变或减弱本人的固执程度;而固执心理的人与固执心理的人交往,会促使双方更加固执。(碰软变软,碰硬变硬)
今天跟一韩客户联系,他不无羡慕地跟我说:“我们这里依然是每天增加100例,这次中秋节都无法回老家团聚了!中国为什么那么好?一定会有灵丹妙药吧? 我说,中国政府管理得好,人们也非常配合!加上一句,真是不好意思,从中国开始的疫情,如今只有我们过得好,希望你们也赶快好起来吧,希望早日见面!
让我们想起了,疫情初期韩国大邱教会的牧师,传教士,还有几万人的教徒们不听政府指挥都聚集在一起;觉得上帝同在,天使在保护;这严重的固执心理+从众心理导致了韩国第一波最大的疫情爆发。
那么如何调适固执心理?
固执心理是可以说服的。1)要克服虚荣心。人无完人,用不着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夸夸其谈,使虚荣心这种变态“能量”得到转化。
2)要提高个人修养,丰富知识,把自己从教条和陈规陋习之中解脱出来。
3)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言语和行为,加强自我调控,学会使用感情转化的心理调适方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 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善于应用幽默,自我解嘲地找个台阶下,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4)善于接受新事物:对未曾经历过的东西人们感到担心,所以会固执老的事物。为此,要养成渴求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人新事,并学习其新颖和精华之处的习惯。
5)固执心理:但有一句话“择善固执”,它的意思就是说要选择好的,然后再去固执,因为一个人择“善“再去固执,可能结果就是锦绣大道。
说我固执,的确有点;但是其程度而言,完全属于“健康范围”之内啦;但是针对情感,心理方面需要调适,“多跟高尚的人们谈话”,避免西西弗斯般一辈子固执地,重复地推动石头,消耗着整个的生命。维持着择善的固执……转化着心理上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