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年少时是哪位先生为我算的那一卦,仿佛早已注明了我十几年后的定局。
他告诉我的父母:“这孩子亲情缘淡薄,长大后注定四处漂泊。”
我听不明白什么叫做漂泊,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漂泊好像就是狮子王里的辛巴,去开始一段未知的冒险。
而这次冒险,请容许我将记忆的长线捋回2013年的秋天。19岁的我,年轻气盛,目空一切,像是羽翼渐丰的雄鹰,急切的想俯瞰整片大地。故乡——这个我待了近20年的地方就是我急需冲破的囚笼。
我厌倦这个地方,我想逃离这个地方,我要去祖国的大江南北,见识我从未见识过的天空和大地。
就这样,我选择了弃笔从戎,在我大二那年参军入伍,来到了遥远的祖国北疆。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与我挥手告别时的眼神,映入我脑海的满是——不舍和担忧。
当离乡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时,我那颗稚嫩的心仿佛一下子变得苍老。开始渐渐地读懂了故乡的内涵——它是分别时亲人无声的牵挂——它是列车辗过的一节又一节冰凉铁轨。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我起初的新鲜感很快被磨灭殆尽,那时我们每天的饮食根本无法供给一日的体能消耗,于是轮到我们打扫食堂时都会偷揣一个馒头,塞在迷彩服的裤兜里。我记得有一晚大雪,从食堂出来我们就紧接着开始扫雪,等到晚上躺在床上时,那块馒头已经冻成了石块,即便如此,临床的战友还请我分给他一半,我在被窝里啃着半块冻硬了的馒头,满脑子都是故乡外婆做的红烧肉。我才明白,在家时自己的任性,自己的自私,曾给我的亲人带来多大的伤害。我抚摸着一张通讯录,那上面有我所有亲人朋友的名字和电话,每当我感到痛苦、难过甚至绝望,这张纸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力量,支撑我继续走下去不要放弃。
2013年的中秋,团圆的节日我身在异乡,连长教我们唱了一首歌,叫《家乡的月亮》,当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一响起,我们很多人都忍不住流泪,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一大帮大老爷们坐在一起哭泣,那些平时坚毅的脸庞,那些一打电话回家就告诉爸妈不要担心,一切都好的战友。我才突然间发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柔软的地方,而在这里,故乡,无疑是所有人心中的那处柔软。
那一幕我注定铭记于心,永生不忘。
那时的故乡就是深夜里啃的半块馒头——是一张薄纸上的一个个名字——是一首叫作《家乡的月亮》的军歌。
后来,我下到连队,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已经渐渐的适应、习惯这个环境。对故乡的思念埋藏在心。其实,说真的,在军营这个大环境里并没有给我们想家的时间,这里每个日子:紧张、有序、充实。
夜里上哨时,我望着北疆纯净的天空,心里升起的是一种守卫国土的自豪和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想家的时候独自一个人,遥望着家乡的月亮。”,《家乡的月亮》歌词又在我的心底回响,而此时此刻陪伴我的只有自己的身影,那时我会反复的想象,当我有一天再回到家乡时会是什么样的,见到父母会不会哭。我自嘲的笑笑,就在几个月前,我千方百计想要逃离的地方,只经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时日,变成了魂牵梦萦的心魔。
我忽然间想起《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说的一句话:“我梦见我家乡的桃花开了。”
现代化的通讯交通太过便利,人们对于思乡的体会太少,而我站在三尺哨台,感觉像是回到千百年前的光景,品味着遥望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孤寂情怀。
今年是我不在家过得第五个春节,家——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我走的累了,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家里自己的那张小床,好像躺在上面一切烦恼和苦痛都可以消失。
那时候我很叛逆,常常不想回家,而如今当我真的读懂了家的内涵,却回不了家。
可是我很欣慰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么一个地方,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它都可以接纳我,不会嫌弃我,当我成功抑或失败,那里都有一群人在等着我,等我回家。
在部队生活里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乡,而梦一醒发现自己还在这里的那种失落感实在难以表达,我听到好多人叫我,好多人和我聊天,梦境中寥寥数语终究难以传达我所有的牵挂。
当我下哨后又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那耀眼的繁星。我想起了边疆那一座座荒山,我想起了营院里我们夜间巡逻那拉长的身影,我想起了家乡升起炊烟的村落,我想起了好多年以前的校园。我不禁怀念那些纯真的笑靥,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豪言,那些一见钟情的爱恋。我明白时间是无法逆转的,我们都在往前走,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太阳都会在下一个黎明升起。
繁星依旧,人难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