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听话的,因为这样的孩子不仅比较省心,在外人面前,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也会觉得很有面子。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不听话 ”,会让父母觉得特别的头疼,觉得没面子,甚至觉得都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了,对吗?
听话的孩子好,还是不听话的孩子好?不听话的孩子和过分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吗?这里面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呢?让我们来看看。
我的大女儿在我看来,小时候是很听话的。一般我叫她做什么她都会去做,包括上很多的兴趣班:画画、跳舞、英语、钢琴等。而且成绩又好,小学时班上第一第二名,年级前十名。一个成绩好又多才多艺的孩子,而且还考上海南最好的中学海南中学初中部,让我很沾沾自喜,在亲友同学面前特别有面子。
随着孩子上了初中,感觉她开始不听话了。舞蹈不学了,钢琴放弃了,英语虽还在学,然而成绩也日渐下降,只有画画她还始终如一。
到了高中,孩子停下不走了,休学了。
在焦虑、迷茫和困惑中,我来到了6Q学习。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很多,让我很震撼。特别是刘老师在课堂中说的一番话让我触动更大。刘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资源让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只要做好引导、陪伴和协助就好。而我们父母往往不知道,从而一心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塞给孩子,按自己心中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把自己变成了“国王”(国王与黄金床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刘老师还说,在这样的国王般的要求和控制下,孩子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顺从也就是听话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很乖、很听话,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然而这种孩子往往是为了讨好父母,有话不敢说,压抑了自己的内在需求。我想小学时候的我女儿就是这样。第二种是对抗的孩子。这种孩子往往不听话、淘气、跟父母对着干,父母往往称之为逆反的孩子。第三种是逃离的孩子。这种孩子既不听父母的话,也不跟父母对着干,他干嘛呢?他绕着走,绕哪去呢?去跟手机、电脑在一起,去跟课外书、小说在一起,有些甚至早恋,跟给到自己爱与温暖的人在一起。。。
这样一看,原来我也是一个软控制的“国王”。我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个温柔有爱的妈妈,殊不知虽然我没有打骂孩子,但这份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的心更厉害,认为父母在那样的年代都那么优秀了,孩子你完全有条件更加优秀,你为什么不呢?孩子就在我的软控制下压抑了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一步步被压垮了。
庆幸的是孩子内在力量还是很强的,她开始反抗。她的反抗方式是既有“对抗”又有“逃离”,或许是因为我给予的压力过重,她的对抗是:停下不上学了。她逃离到自己的世界里,她所喜欢的画画的世界中,在电脑里,跟着一帮网上的伙伴每天就在这个画画的世界里翱翔。
真的是很庆幸,孩子这样的对抗和逃离,让我清醒过来,让我去学习成长,让我放下了“国王”的软控制,开始了与女儿的高情商互动及一致性沟通,认真去对待女儿的需求,不再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而是,接纳和尊重孩子想要的。
孩子想要的是她从小喜欢的画画,这也是她的天赋才华之一,从小她的美术老师就一直跟我说,她在这方面有天分,但都被我忽略了。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一直希望的是她参加普通高考,考一个数一数二的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在世俗的认知里,画画是不能当饭吃的。而当我放下了控制,孩子释放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最终参加了美术高考,走向了她喜欢的方向。现在的她也比较独立有主见,敢于跟妈妈一致性表达,有什么事情不再压抑在心里,这让我非常欣慰。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内在需求、甚至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一样,有些喜欢动,有些喜欢静;有些看着很听话,有些看着很不听话。而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希望尽量尊重孩子。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听话,唯唯诺诺,将来不一定就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而不听话,完全不受父母控制,偏离方向太大,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接纳孩子有时候可以听话,有时候可以不听话,让周围环境完全,给孩子一致性表达自己需求的机会,高情商跟孩子沟通,是我们父母要去做的,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必要的支持。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