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书的结尾,写到“据说人遇到三种事物会有所改变:好的人,好的书,好的教育”。而我能邂逅此书,是因为自己遇到了“好的人”,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姐姐,总是无私地与我分享着每一本“好的书”和“好的感悟”。
不得不承认,在看似安稳如山的人生某个阶段,突然遇到触及心灵的某种经历,也许会是某个人,也许只是一本书,却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命中注定,对,这是种命运。
就如我遇到此书的当下,正值孩子始读一年级。这不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而言,竟成为颇具人生意义的一种启程。
我无法得知孩子的内心如何,但在于我,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紧张、焦虑已伸出它们的爪牙,搭上了我的肩膀,让我脚下的步伐变得滞重。于是,我恰好翻开了这本书。
这是她,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写就的一本悔过书,经历的一段血泪史。
一直以来,她的两个孩子,听从于她的每个指令,顺从于她的每个决定,成长为别人眼里优秀杰出的“好孩子”,而她自然也是人人称道的“成功母亲”。她怎么会预料到,忽然有一日,正念高三的、她最以为豪的儿子,突然对她说,自己不再去学校,自己必须得休学。而这仅仅是开始,紧接着儿子休学之后,女儿也提出了休学,仿佛一夜的噩梦之后,睁眼醒来,发现自己身处的现实果真如噩梦般残酷、无情。眼泪、责骂、羞辱、哀求,所有的等等,再无法改变既定的人间惨剧。
及至她遇到了“教练式”辅导的学习和练习,让她渐渐地明白,造成孩子如行尸走肉般幽闭在自个空间里的罪归祸首竟然是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将孩子成为了自己为人母的“炫耀品”,她用家长式的权威,让孩子不容置疑地服从。她从来看不到孩子为之付出的辛苦努力,也从来听不见孩子背过身去抵触的呐喊申述,更不会对孩子们用“肯定、尊重、支持、鼓励”之类的话。而正是这“肯定、尊重、支持、鼓励”之类的话,在她后来的补救中,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而这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所以,当某日,孩子因为英语语句总无法读正确,边无助地说着“太难了,我做不到啊”边又快要掉下眼泪来时,我只能静静地看着他,在内心努力消融掉对他无法坚持的怨怪后,再露出鼓励的笑容,说,“你没有上过英语辅导班,就念成现在这样已经很了不起,英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只要我们天天坚持练习一点点,一定会念正确的。我们再来试试,好吗?”
孩子终究擦去了未掉落的眼泪,重新开口。而当练习任务基本完成时,我便提议今日的练习到此为止,建议下楼去散散步,透透气。
在散步中,我又感谢孩子的勇敢,坚持着继续英语的练习。
我说,“听很多妈妈都说,辅导孩子会成为可怕的母老虎,谢谢你,没让我变成大吼大叫的母老虎。”
孩子说,“妈妈,你会怎么大吼大叫呢?”
我说,“我会吼,你怎么这么笨?我会叫,你怎么这么蠢?”
孩子笑了,说,“妈妈,你不会说那些话的。”
是孩子的天真吗?竟认为我不会说出那些话。
但在于我,自然知道,那些话一直等待在嘴唇后,它也是一种天性。就如此书里所提到的“仇人式对话”或是“渐行渐远的话”。并不是不疼爱不怜惜自己的孩子,只是很多时候,而说出去的话,往往却把对方推出去更远。
而我之所于能以较好的心态面对孩子的状况,应该与正好读此书有关的。
所以我感谢与它的邂逅。
但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再想到此书,它是借助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阐述了教养孩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是的,在此书里,养育呈现出来的姿态是一种带有目的论的方法。
而问题的根本依旧还在,那便是这位母亲自身的关爱。
此书里的她,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她能成为一个有声望的教师,是自我的逼迫,是自我的无情造就的。她强迫自己忍下生活的辛劳,吞下现实的委屈,活成他人眼里的“成功女性”。其实,她也是那个缺乏被“肯定、尊重、支持、鼓励”温暖的大孩子。但她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此书的结局是她的两个孩子最终让她露出欣慰的笑容,且通过教练式的辅导学习让她获得了诸多证书,而这些是不是又是一种“功利”,也许只是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