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老师为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订了一个整体的目标:背诵10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在实践中,她总结的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每天要有一定的“素读”量。她这样来规划: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一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按在校日为180天计算,六年就可背诵10万多字的文章;而此外再引导孩子每天阅读5000字左右的文选,一学年就是9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六年就是5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
读了陈琴老师的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因此,有以下几点设想:
1.选择一天,与孩子们一同诵读,感受经典的魅力。放学时分,为每一个孩子来一段诵读录像,拍几张诵读照片,并颁发诵读奖状,孩子们脸上溢满了兴奋、激动。这是诵读活动神圣的启动仪式。
2.经典诵读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孩子们征服了大篇幅的文本,成就感倍增,诵读就势如破竹。
3.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早读10分钟,下午10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5到10分钟。
4.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记诵,可以教学生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比如,可以将过难过长的文章平均分给班级成绩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让这二十多个孩子读懂背熟各自的片段,然后当“小老师”做成课件教给大家。
5.积分奖励。设置诵读积分卡,根据背诵篇目的难易程度设定不同的积分,开展评选“诵读小明星”的活动等等,这些一定能成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源。
6.给每个孩子备一个小本子,各自取上好听的名字,把每天回家要诵读的题目抄在这个本子上。为了让他们回家后有充裕的时间读书,精简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孩子们在家读书时得到的惊喜、产生的困惑,如读书的遍数,读书持续的时间是多久,难读的部分是什么,背下了多少字数等,都用文字写出来,没有字数的规定,只要求真实诉说。
这些只是最初的设想,实施起来不知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