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是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重灾区。
2013年10月,自称空鼻症的患者的连恩青,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袭击当值医师,1死2伤
黑龙江一耳鼻喉科主任被钝器击中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2年4月,北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医生在诊室被歹徒刺伤颈部血管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多与一种「莫须有」疾病相关——「空鼻症」。
医生认为空鼻症不存在,是患者自己想象出来的
家人朋友不理解,认为伤人者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患者则言之凿凿,自己的鼻子被医生治坏了
「空鼻症」究竟是不是一种疾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让多方参与者各执己见。
我们可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一番解读。
鼻炎、鼻窦炎、鼻腔肿瘤是让人痛苦的疾病,很多患者会选择通过手术来缓解痛苦。
这些常见的手术,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部分患者在术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改善,反而会更加痛苦。
很多患者把这些感受称为:「空鼻症」
得鼻内空洞,呼吸的感觉变得奇怪。
整个人的注意力时刻都会聚焦在鼻部,吸入的空气直接刺激鼻腔和身体内部,引发胸痛、头晕等感觉。
最让人抓狂的是,经过同样的手术流程,有的人做完效果拔群,有的人做完痛不欲生。
多数情况下,生理上的影像学检查无法证明患者的鼻子被「治坏了」,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告诉患者:
「手术是成功的,鼻腔结构恢复通畅,无实质异常。」
但在患者的世界里:
鼻腔的痛苦真实存在,他们的鼻子已经连同心理健康一起「失去」了。
患者认为,导致「空鼻症」的罪魁祸首,是医生。
那些绝望的病人要么自杀,要么杀医,空鼻症已由医学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
其实,「空鼻症」说法曾于1994年就被提出,但目前学界远未就这一称呼达成共识。
北京同仁医院周兵教授这样描述——鼻部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严重分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明的鼻部症候群。
但因未有明确的生理性检查证明此病真实存在,所以在绝大多数医生的眼中,「空鼻症」是想象中的疾病,是臆想。
多方各执己见,暂无定论。
抛开对错,无论空鼻症是否真实存在,我们都应该借此认识到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密不可分。
鼻子是对刺激很敏感的器官,直接影响一个人每时每刻的感受。
鼻出血:精神紧张可诱发出血且导致心理疾病恢复减慢。
鼻后滴漏综合征:该症儿童患者中,约半数存在头痛、头昏,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症状。
其他五官同样与心理问题高度相关。
咽易感症:感觉咽部有异物,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伴随胸闷、气短、失眠等表现。
癔病性耳聋:患者情绪多激动、动怒、焦虑、恐惧、心慌,容易心理孤独,有自闭行为。
癔病性失音:常因较强的精神刺激诱发,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恐慌等......
有研究表明,在五官疾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原发病或者症状与心理问题相关,眼耳口鼻不仅决定生活质量,也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不止是五官,任何身体上的问题,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冲击和影响。
反过来看,心理上的积极状态,同样会促进生理的健康水平。
所以,无论「空鼻症」是不是真实存在,对患者而言,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尝试心理治疗都是能对抗疾病的方法之一。
尽管「空鼻症」是否存在依然存疑,但患者因此感受到的痛苦却是真的。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疾病可以不是真的,但痛苦的感受一定是真的!
在精神心理领域,有种常见的情况叫做躯体形式障碍。
体现为:感觉或相信自己有各种躯体上的症状、疾病,但这些疾病却无法检查出来。
有人身体持续疼痛已经好几年,今天头痛,明天胃痛,下个月背痛
有人性功能出现障碍,却根本找不到原因,而且久久不能治愈
有人甚至身体突然失去知觉,或者一瞬间看不见了,听不见了
这些真实存在的感受,引领患者流浪在医院各个科室反复的检查和治疗。
却因为症状并未缓解或缓解之后又频繁复发,总觉得医生没有找到自己的「病根」。
而事实上,身体上的不适与痛苦,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患者最终可以在「心理科」得到救赎。
看起来,是不是与「空鼻症」有些类似。
这是因为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病变」让大脑成为了一个「骗子」,脑海中被植入了虚假的认知与感受。
尽管目前仍处于争论阶段,但我们要明白的是:「空鼻症」对精神的影响确实很大,而精神问题又会反过来促使「空鼻症」的感受更强烈。
所以,有类似感受的朋友,排除躯体疾病后,可以选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一定的认知训练和放松练习,达到注意力的转移,把焦虑从躯体症状转移到真实的生活中,患者的痛苦感受就可以慢慢地消退。
衍生积极的心态,可以反过来促进生理上的健康。
如果遭遇不明原因的、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各种身体不适;
如果因此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已经不断流浪、轮转许久,心理科也许是你需要选择的一站。
审核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李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