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安利这部片子,看见的次数多了也难免好奇起来,为何大家都能不约而同的推一部韩剧呢?在许多人的意识中,看韩剧的都是下里巴人,看欧美剧的是小资青年,看英剧的才是阳春白雪。套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汇,看韩剧的人都是“粗鄙”的。
要抛掉偏见,去欣赏一部主打亲情、友情、邻里情的韩剧,还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而《请回答1988》却完美的化解种种尴尬,让推荐她的人,都带着无比的骄傲,底气十足的对外说,我有多爱她。就像,每次阿泽都会说德善漂亮,觉得她最好,他就是那么喜欢她。
爱一个人需要勇气,更需要无比恳切的努力。
在遥远的80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基本靠约定,靠信诺。所以那时候的故事,才会有细水长流般的温情。爱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生活没那么多的变数,也没那么多的机会让你去选择。但爱吾所爱,依然需要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
故事开篇讲述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牌小姐德善作为全国仅被选中的三个高中生之一,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漫长的半年训练,德善没有叫苦,但却在开幕的前一天被通知不能上场了,她在采访屏幕前流下的眼泪,仿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回忆起来:那些成长中付出良多却没有回报的事情。对,这种失落的苦楚就是开篇的基调。
德善作为家中的老二,善良而贴心,但那种失落感是一直伴随着她的。父母钟爱聪明美貌的姐姐,也宠爱老幺的弟弟,德善就是一个可以被委屈,可以被搪塞的二女儿。生日爆发那场戏,拍的真好,德善失态的大嚷大叫,抱怨没有得到的煎蛋、没有得到的鸡腿、没有单独过的生日,她缺爱,却一直隐忍,从这一刻起,她的自我被唤醒了,这才有后面的青春故事。德善父母也因此受到了震撼,爸爸补上的那个蛋糕,就是德善与家人的一种和解。
哭过,委屈过,却依然去爱,这就是一家人之间无法斩断的血脉亲情。
接下来的修学旅行,这是德善的第一次外出,当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人生才算真正打开了那扇门。作为告别少年期的仪式,旅行让我们一边窥探成人的世界,一边也慢慢变成他们的样子。德善喜欢丢三落四,将昂贵的相机遗落在火车上,将正焕的洋酒遗落在便利店门口,这一次出行于她而言简直是糟透了。
但命运总会在我们失望时,给我们一线阳光。想来,这也是大家念念向生的动力所在。
德善拼尽全力的练舞,虽然她总是记不住动作,配合不好旋律,但她为了第一名“握握”的奖品,费尽了心力,甚至请了胡同里的小朋友来当外援。当她拿到奖品时,我才知道她所谓的“握握”就是随身听。无怪乎朋友们都说可以凑钱给她买一个,但她坚持要拿第一名,这种强烈的“胜负心”,我们后面会在阿泽的身上再次印证。
这次出行中,正焕和德善为了躲避教导主任的追捕,躲在一个窄巷,两个人的身体靠在一起,正焕忽然有了一种青春的觉醒,这之后,他看德善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大约青春期的爱情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忽然的瞬间,情感的闸口就打开了。
可这时候的德善,被闺蜜们误导,以为善宇喜欢自己。她的眼睛里只有善宇,她开始打扮,开始扭扭捏捏的对善宇说话,那种矫揉造作真的是笑死人,但认真想一想,我们年少时喜欢一个人也是会这样手足无措。她期待着善宇的表白,期待着初雪那天的到来。有人说姑娘们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一个男人,他将女孩子物化成一个恋爱的对象,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姑娘们当然有自己的爱情,只是每一个人在爱情中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沉默是金,但不开口也没有行动的爱情,那不是爱情,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我一直不喜欢正焕,并不是因为他丑。而是,他始终没有忠于自己的感受,去勇敢的承认他的爱。他喜欢德善,从一个瞬间开始,很难说这是对一个人的爱慕,还是对爱情的期许。他羞怯于这份感情,不敢向任何人吐露,在面对德善时也总是尽可能的贬损她,说她丑,说她笨,说她麻烦。试想一下,连承认的勇气的都没有,那还是不够爱啊。不肯承认的潜台词就是,他这么聪明、优秀,怎么能去喜欢平凡的德善呢?他以她为羞耻啊,所以各种回避和退让。在前六集里,正焕有无数次机会,他却都一一错失,德善的粉红少女心也开始不再冒傻气。
初雪的那天,德善给星夜写的信被主持人读了,却没有等到表白,他们几个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大约就是从这一夜开始,故事的走向就分明指向了结局。
德善发现善宇喜欢的人是姐姐,她气的大哭,但值得注意的是,她不是伤心,只是气愤。
善宇呢,则一直去等他的宝拉姐姐,按计划去表白,完全没有受到德善的影响。
正焕呢,看见哭泣的德善不但没有上前安慰,却开心的在家里吃泡面,大约是觉得机会终于青睐他了。
阿泽呢,给德善打了一通电话约她看电影。一想到翩翩少年,临雪而立,就觉得德善的委屈可以得到平复了。虽然后来的一起看电影,是阿泽全程在睡,但初雪这一夜,几个人的命运就因为他们的选择而悄悄改变了。
再下来,就是第一次演唱会,德善和正焕一起去的,德善假装扭伤脚,正焕一边扶她,一边嫌弃的数落她。合影呢,也是两个人一脸木然,德善的表情很错愕。
正焕生日,粉色衬衫作为德善最后的试探,却被狠狠的驳回了颜面,她看见正峰欧巴穿着那件粉色衬衫去约会,气的转身就跑。这时,包括后来的日子,正焕都有机会去解释,却让人失望的沉默是金了。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两个人的分割点,其实正焕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之后的广州之行,德善看到了一个胡同之外的阿泽,德善也从一个丢三落四的迷妹,变成了贴心小助手。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尽力让阿泽吃好睡好,换房间,做煎蛋,买寿司,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能言喻的关切之爱。镁光灯闪烁之间,阿泽回头对德善嫣然一笑,真的是暖化了我们这些中年妇女的心啊。两个人合影时,德善问我今天漂亮吗,阿泽笑眯眯地说漂亮,衣服也漂亮。就像后来那个橙色唇膏,连余晖、珍珠都能看出不好看来,阿泽也是笑笑说漂亮。这才是爱,盲目却坦诚,觉得你的一切都好。
海边一行,喂薯条的游戏,剧中也有一对cp做过,正焕的爸妈也是喂薯条咬手指来秀恩爱的。看到这里,大概就知道阿泽会抱得美人归了吧。编剧很有趣,细节都能对照起来。德善喜欢善宇的时候,送糖果,只送了一颗,其他的自己都吃了。后来德善买了鲷鱼饼,却是一袋子都送给阿泽吃的。善宇妈开始对阿泽爸有感觉时,也是买了鲷鱼饼喂给阿泽爸吃。更不要说第二集,德善上学时碰见喝牛奶的阿泽,拍了他的屁股,调戏道:“喝牛奶长高高,快点长大和姐姐结婚啊。”还有,大人们在正焕家聚餐,阿泽走进来时,德善爸爸介绍说,这是我家女婿崔大师。
一一对照,发现编剧真的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三个人的不同选择,导向了不同的人生。
圣诞节德善出门,当两副粉红色手套摆在抽屉里,她戴的是阿泽送的手套。
同样面对误会,粉红衬衫时正焕选择了躲避;粉红手套时,阿泽却在第一时间大冬天穿着短袖跑出去解释。
还有德善两次被跟踪,第一次发现是正焕时,吓的不行,第二次发现是阿泽时,却很安心。
一个是毒舌、傲娇,会踢德善屁股的正焕;
一个是柔顺、贴心,暖的不要不要的阿泽。
德善的心思,早就明了了吧。那个似是而非的吻,德善是有回应的,但她又一次没有等到表白。我们是观众,看到了阿泽打开了正焕的钱夹看到那个合影,所以他退让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胜负心极强的人,却掉着眼泪退让了。他应该是以为正焕和德善是有情的。可惜,德善看不到这些。娃娃鱼告诉她,不要关注谁来喜欢她,而她也可以去喜欢别人。娃娃鱼在剧中总是人生导师的姿态,大约编剧就是让他扮演狗头军师的角色吧。
这一次,德善是真的成长了。她开始明了自己的心意,开始知道去爱本身就是一件美好到足以坚持的事情。
再就是五年之后的演唱会了,这五年大家都过得很辛苦,善宇被宝拉姐姐甩了五年,难过的偷阿泽的安眠药吃。正焕去了军校,为祖国奉献青春。阿泽从六段升级到了九段,不断的相亲。只有娃娃鱼开了餐馆,开始获得父亲的认可。演唱会这一集,让很多人为正焕鸣不平,说只是差了一小步。可是大家没有想到,他在电影开始前已经知道了德善被放鸽子,却在电影开演了一个小时才跌跌撞撞的跑去演唱会,还一路上怪红灯的错,念叨什么timing。他的反省倒是极好的:我很喜欢这一段台词。
缘分是不会经常找来的,如果要用到缘分这个单词,必须是偶尔,很偶然地出现的戏剧性的时刻,那才叫缘分,所以缘分的另一个名字,是时机(timing)。如果今天,我没有被那该死的红绿灯拦住,那要命的红灯若帮我一次,我有可能就会命运般地站在她的面前,我的初恋一直都是被那该死的,被那该死的时机绊住了脚,被那该死的时机。
但是缘分,还有时机,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是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的无数选择创造的奇迹般的瞬间,毫不迟疑的放弃和当机立断,弄出了时机。那家伙更恳切,我应该鼓起更大的勇气,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反观阿泽是放弃了职业比赛,路痴又不会停车,一路跑的气喘吁吁赶到德善面前的。这样恳切的想给予和陪伴,怎么不让我们感动?第一次演唱会时,德善说冷,正焕始终没有脱下外套。而这一次演唱会,阿泽一到就脱下外套给德善披上,德善说我不冷,阿泽笑着说是我热。
演唱会之后阿泽的表白,是留了白的。但两人应该是那之后就确立了彼此的心意。后来的北京之吻,只是一个仪式感的东西。
四人聚餐时,正焕用玩笑来表白时,相信很多观众又一次被他感动了,可当时德善的表情是很尴尬的,而且不断的望向门口的风铃,她是在等阿泽啊。正焕只好说这是玩笑,德善的表情立即松懈下来,娃娃鱼和善宇也立即附和说这肯定是玩笑,怎么可能呢,气氛一下就好起来。那枚戒指,就那样孤零零的留在了桌上,如同经年的爱恋,就这样被大家抛下了。这一刻,还是很感伤的。
可是,爱情从来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那些未说出口的情话。
再见了双门洞,再见了亲爱的德善。
成长让她终于有勇气奔向她爱的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勇气经营好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