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反省了。
听很多人说到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走向成长的更高阶段。我一直回避,我标榜自己是顺其自然,不以功利心逼迫自己太紧。我也找出各种借口比如工作忙、自己带孩子等等假装自己多辛苦多努力,不“舒适”。
可是,对比很多人的状态,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太“舒适”了,我赖在“舒适区”太久了。
大家在背老子的时候,我不想参与。对自己说我对老子,对道德经不感兴趣。其实,我是对越来越深奥的词汇挠头,我不想花太多精力在了解老子,解读道德经上。我宁愿随手翻翻微信朋友圈,读点碎片文章。
大家在网上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我也不想参与。我最自己说,我的口语表达没什么大问题,可以表达我的想法,足够用了。其实,我对自己的口语表达并不十分满意,我知道自己其实是需要提高的,但是我也知道这种训练是困难的,有挑战的。我得绞尽脑汁琢磨思路搜罗资料理顺逻辑组织好语言,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录好作业上交,根据老师点评再思考再提高。太累了,我宁愿看会儿视频,玩会儿小游戏。
现在大家又纷纷加入头条的写作班。我的天,我一直回避的头条写作又回来了。两年前,我受同学蛊惑加入到“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的作者阵营。当时身为卡内基认证讲师的同学以真诚的专业的鼓动技能让我充满热情和自信,写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了10万。当时好生得意了一阵。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黔驴技穷了。找不到好的主题和方向,即使找到了,也感觉展开来讲自己有些发虚了。一直怀疑自己:我讲的这些别人觉得有意义吗?我用什么专业的数据或论据来支撑我的观点?我说的怎么这么无趣,还是算了吧。于是,我越来越不敢写,越来越逃避写。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彻底放弃自己,我坚持了微社里的作业,美其名曰是通过作业练习写作,其实我自己知道我缺乏的何止是写作技巧,我还缺乏系统的输入和用心的觉察、体悟和思考提炼。我知道,但是我不愿面对,我选择逃避,象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躲进“舒适区”。大家加入头条的写作班,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离开那个头条号的写作太远了,我介绍加入的李爽、燕颜还时不时有文章发出,我却好几个月以来只问答了一个问题。
还有读书,买的书在书架上睡觉,我好久没翻了。瑜伽,我好久没去练了,虽然瑜伽馆就在单位的对面。跑步机好久没用了,整个机器和专用的跑鞋都落满了灰。等等等等。
为了赖在舒适区,我放弃了很多。可是,为此我内心时时会愧疚,我为所谓的‘’舒适”也付出了代价。
是时候逼自己到“舒适区”之外去努力一下了。让努力的机器运转起来,搅动起全身的热情,激发起潜在的能力,我不会更辛苦,只会更自信。我有过经验,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