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翠拉·瑞沃莉 译者:石建海
出版时间:中信出版社于2011年1月7日出版
一、主题观点
本书以一件看似简单的T恤开始,以棉花如何成为织品、如何从一块布裁剪为成服、又是如何通过贸易手段从工厂、中间商进入市场,后来到你的手上为切入点,反映了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倾向如何改变着这个世界的问题。它将世界的纺织经济现状呈现在纸上,生动地以一件T恤的视角,为我们讲述棉价居高不下,劳动力紧缺的经济状态下,纺织业究竟如何在复杂的世界工厂里得以生存。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作者通过一系列论述得出了T恤贸易不是更快、更好、更廉价的商业竞争,而是政治博弈的结论。
二、要点总结
(一)关于底线竞争
说来说去,只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力市场总能左右底线竞争。由于底线竞争优势在于大量而廉价的劳动力,因此需要脱离农田走向城市却没有技术的纺织工人的数量,决定了哪些国家处于底线竞争的优势地位。这和工业革命波及的范围顺序是相同的,即英国 → 美国 → 日本 → 香港、台湾、韩国 → 中国大陆 →东南亚国家。
(二)关于旧T恤的分拣回收以及出售
旧T恤的供应主要来自于美国市场,大批很新且廉价的衣物被弃置,而纺织品价格的日益下降和质量的提高恰恰又加速了这一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日本也消费了来自美国的旧成衣,东欧国家也参与了旧衣物的循环。因此,旧衣物进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这种贸易运转良好的国家和地区,因为没有相关政策的介入,自由贸易得到了体现。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纺织品价格的降低使得非洲国家的人们穿上体面的新衣不再困难的时候,旧衣贸易也面临着挑战。
(三)关于配额
“配额”是美国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博弈的结果,是为了保护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控制从亚洲国家的进口量。但是,面料进口受限使本土服装生产公司难以为继。从经济学原理来看,配额虽然是一种试图以贸易壁垒阻碍自由贸易步伐的方式,但的确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因为配额可以通过买卖活动在不同地区之间重新分布。当配额制度消失,拥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国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冲击那些在原有配额制度下养活国内纺织工人的国家。
三、读书心得
纺织服装行业一向被视为夕阳行业,在金融和人工智能从业者大放异彩的年代,似乎已经完全得不到重视。每天接收着其他行业各种前沿科技更迭的讯息,纺织行业从业者往往会感到焦虑,而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焦虑。从源头产业棉花种植业看起,美国棉花生产的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脚步,从机械改进到化学药品的引入再到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似乎还有着无限发展的潜能。而当一件衣服被废置后,还有一个向非洲输入二手衣物的庞大市场,因此,这也是一个同样存在贸易壁垒和蝴蝶效应的产业。
这一趟全球经济之旅远不是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能够解释的,各个国家设置的壁垒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的工业和工人就业及福利,却难以阻挡科技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本身的大势所趋,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进程在壁垒丛生的环境下还是发展到了今日,它通过这本书,呈现在一件T恤精彩复杂的生命里。
四、实际行动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部分概念进行了学习与拓展。底线竞争:在某种竞争中为了达到某种的目的而做了某种最低级、最基本的要求。变相的说 做了某种最低级、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在某种竞争中达到某种目的的基本要求。比较优势:主体由先天的要素禀赋或后天的学习创新形成较高附加值的相对优势,包括相对竞争优势与相对合作优势。“血汗工厂”:最初指美国制衣厂商实行的 “给料收活在家加工”之制,后来又指由包工头自行找人干活的包工制。而在这两种做法中,工人获得的日工资都不是最少的。但由于回避了在正规工厂中集体工作工人可能有的集体博弈行为,其单位产品工资(计件工资)可被压到最低,因而被称为“血汗制度”。(以上定义均来自于百度百科)
另外,我对血汗工厂问题进行了思考,血汗工厂真的只是压榨工人吗?近年来,很多国际化公司比如耐克等做出了很大努力,工人的劳动环境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在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下,劳动人口从农村进入工厂,给了纺织工人改善经济、独立自主的机会。因此,我认为血汗工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并非只有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