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都过着群居生活,时间长了,好像“一个人”就显得极其异类。孤独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充满悲凉的贬义词,甚至是一种病,可是比起孤独,假装合群未必不是一种病。
01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我知道你一定也曾经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孤独,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努力去做一个合群的人。
比如大学的时候,寝室的室友都报了一个社团,你明明一点都不敢兴趣,但是又害怕他们说你不合群,所以内心极其拒绝的也报了一个;
比如工作的时候,下班聚餐,你其实已经特别累了,根本没有力气再和一群人喝酒猜拳,于是想借口家里有点事就不去了,但还是有同事说,你一单身狗能有什么事,你也太不合群了吧,被大伙一起哄,你也只好点点头,跟着去了;
比如平时候,大家在玩王者荣耀,或者讨论最近在追的韩剧,为了能融入他们的圈子,你不得不也去下载一个,或者花一下午时间去找那部剧的看点。
我们好像越来越害怕别人孤立我们,越来越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可实际上即使我们伪装自己融入一群人的集体,交杯欢呼,灯红酒绿,内心却还是孤独着。因为我们既没有真正融入进去,又弄丢了原来的自己。
人生已经很不公平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假装喜欢自己所讨厌的,却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呢?
02 我不是不合群,我只是不和你的群。
最近同事们都在玩狼人杀,而我是一个对任何游戏都无感的人,所以既没有下载也没有参与他们的厮杀。有次聚会等菜上桌的时间里,有同事提议玩一局,让我加入的时候,我说我没玩过,也不会玩,还是别扫大家兴了,你们玩吧。然后他就说,你居然连这么简单的游戏都不玩,你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吧?
别逗了,为什么你们爱玩的游戏,我就非得爱玩呢?
群体那么多,我虽然不合你们的群,但我合其他群呀。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民谣,歌单里至少有500首民谣歌曲。所以民谣群的小伙伴组团去看演出,我就很愿意参与;吉他群的朋友约我一起练吉他,我就很有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去迎合你们呢?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合群,我们只是不合我们不喜欢的群罢了。
我们没有共同话题,没有相似的兴趣,甚至连价值观都天壤之别,明明我们不在同一个频道,为什么我要假装和你是同一类人呢?
03 比起假装合群,我更喜欢一个人的独处。
周国平先生说“我天生不宜交际。在多数的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意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的时候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我知道有一类人叫自来熟,他们可以在那些完全不熟悉的人群中如鱼得水,眨眼的时间就和刚认识几分钟的人聊的热火朝天,像是认识了好几年的挚友一样。
也许我也羡慕过他们,到哪里都不至于落单,可我天生没有这样的社交能力,又不想假装合群的和别人尴尬的寒暄,找话题。
一群已婚女同事聊育儿经,我还非得进去绞尽脑汁的说,我嫂子的宝宝1周岁就会说话了,这是说话早还是说话晚呀?
或者哈韩的女同事凑到一起说最近韩国又出了某某组合,我一脑残民谣粉,难道要我加入他们说麻油叶吗?
生来为人,我很抱歉。比起这样毫无意义的合群,我更愿意一个人独处。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真实的和自己窃窃私语,比假装和别人大声喧哗,要简单且有意义多了。
何况一个人并不等于孤独,人这一生总要学会一个人独行,真正陪自己走到最后的是自己。一个人对话谈心,一个人吃饭旅行,想看演出的时候看演出,想宅在家里就宅在家里,没有什么不好的,独来独往也可以很酷。
我们从来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们只需要做独特的自己。迎合他人的期待不过是假装合群,而我们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漂亮。那些一个人行走的时间,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让自己更丰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