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的呼吸中,感受内心的律动

一呼一吸是为生命的节奏,读写是为阅读的节奏,读书为吸气,摘录为呼气。在读写的呼吸中感受内心的律动,才能使阅读成为一件轻松的事。

所谓摘录,就是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摘录能把读者领入原书中去亲身体会,从原书的进出中,能更好的感受我们心中的那份触动;也能让我们在很久之后,再次体会当初的那一份感动(深情)。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吐纳者,呼吸也。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元气,达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吐浊气,是为纳入所需之清气,摘录是为了能够更快的阅读。但是作家印南敦史认为,我们还可以“为了写而读“,即为了吐出浊气而纳入清气,化被动为主动,让阅读成为一个主动提升自我的过程,这就是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呼吸式阅读。

呼吸式阅读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在满是六便士的街上看到月光

我们知道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马尔克斯也是凭借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大多数人来看,这本书只有让人找不到头绪的情节,和捋不清的人物关系。但是对于文学大家来说,他们看到的是《百年孤独》所刻画的人类因为缺少爱而导致的孤独感。

一本书的意义不在于文字和结构,而是隐藏它在字里行间的那一份情绪。只有能捕捉到心底的那一份触动,才能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理解作者。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说的那句话:“在满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呼吸式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我们看到书中的那片月光,并记下来

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灌篮高手》的最后,在湘北与山王的半决赛中,樱木为了救球,背部受到重伤。安西教练决定把樱木换下去,而樱木对教练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老头子,你最光辉的时刻是何时?是全日本时代吗?而我呢...就是现在了。”

每段人生都有最高光的时刻,每本书都有让我们灵魂为之颤抖的那么一处,掩卷之后还会念念不忘。正如作者所说:读书之魂,凝于一文。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聚于这一行。呼吸式阅读的第二步就是采撷这最精彩的一行。

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书就像一轮明月,时间不能改变它,但是读书的人在不停改变着,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感受的东西不一样,被触动的地方也不一样?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看同一本书也是另一番感悟。现在的我们无法去追溯当年的那份触动,当年的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这份感悟。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写下每一个当下的触动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夜空中点亮的一颗星星。此去经年,时过境迁,我们也许会忘记当初是怎样产生的这份触动,但是看到这些星星的时候,我们会记起当时那份深情的所有。

四、所念皆星河

你对什么感兴趣,被什么触动,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杜甫用诗来关心民间疾苦,所以他被后世称为诗圣。苏东坡乐观面对不断的被流放,用永恒的视角去看待所遭遇的一切,反而得以超脱,成为后世膜拜的对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就容易明确后续阅读书籍的大致方向,也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意向。

作者建议,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来确定自己的读书意向,其实就是要我们看看,那一条由我们的触动所凝结的星河,将流淌向何方。

杨过在独孤求败的剑冢碰到四柄剑,其中第四柄是已腐朽的木剑,剑旁有这样一段话:“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剑之最高境界就是不拘泥于物。而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以摆脱书本、文字等束缚的视角去阅读,以自己的感悟为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