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远去了浓浓的年味,花灯千姿,迎来了元宵的喜气 。殊不知已有十来年没有在家乡过元宵了,方言称(赏灯)。
兴宁的元宵也是热闹而丰富的。老家兴宁罗岗乡下一带前辈多年定的元宵习俗,均为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在这五天其间,各个村子俗定的闹元宵日子不同,是为避免重合日子。现在没有舞龙灯了,记得以前我们会跟着锣鼓喧天的舞龙队去另一个姓氏。如今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时代的步伐渐渐淡化,人们也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
请花灯,升花灯,燃鞭炮,放烟花,舞龙灯,撒糖果,……一系列环节,让我带你重温往日充满欢乐甜蜜的儿时元宵佳节。
兴宁老家,每逢到正月十一那天开始,那些活跃分子,就拖出沉睡了一年的锣鼓,敲打了起来。咚锵,咚锵,咚咚锵……,各村锣鼓喧天,似乎竭力招呼着人们,搅动着那些蠢蠢欲动的心,让人们快快加入闹元宵的队伍中来。
舞龙灯的人们将在正月十二开始出来走,龙灯很长,一条龙灯有几十节,跑龙灯要到遍各个村子里,路也长,分节的龙灯跑起来还容易扭来扭去,需要很多的体力消耗,所以跑龙灯通常要由小伙子们去扛。一条龙跑动就是跑龙灯;龙灯在村头村尾、大巷小巷里盘来盘去做各种有难度的动作叫舞龙;一条龙灯与另一条或者另外几条龙灯在路上碰到了,不能掉头就走,要互相用动作询答,一条龙灯要穿梭盘进另一条龙灯相互交错,一起翩翩起舞几个回合后,才能分开,按各自的行进路线继续前进,最好看的就是几条龙一起串舞。儿时的我们喜欢跟在队伍后面………
我们的姓氏定为正月十三,元宵节那天一大早,每家每户自备元宵晚宴。而进新人(娶媳妇),添丁(生了男孩)的男丁们则一大早到街上去请(抬)花灯,(这花灯之说是指“男丁”),花灯请回村了就开始放鞭炮迎接进祠堂,等待选好时辰上升。到了下午很早就吃了团圆餐的乡村们不约而同往祠堂祖屋相聚,欢声笑语中相互诉说着,欣赏着五颜六色的花灯……
儿时过元宵节,那会儿还没有路灯,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到晚上我们就会穿着过年穿的新衣服,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买的各式各样的小玩偶找小伙伴们,然后站在祠堂大门水塘岸上待等观看难得一见的烟花四放。烟花过的环节就是已流传多年的撒糖果,就是说,进新人了(娶媳妇),添丁(生了男孩)的家户,就会在祠堂摆上好几张大四方桌,而儿时的我们就会围过去等待着糖果的撒落,好让开抢,这个环节甚是精彩,各自将撒在桌上的糖果往自己怀里抢,有在抢的过程中被踩,有的被挤了出来,甚至有的干脆钻进桌子下面捡……
儿时的我们即使大人们散场了,我们依然聚在祠堂四周,或聚在村子那已收过稻谷的旱田开始玩起藏猫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类的古老游戏。藏的心鼓乱响、追的气急恍恍、跑的汗水淋漓、乐的欢声笑语。等到玩累了,大人们在村口呼喊,孩子们才踩着月色歪歪斜斜地各回各家。
如今乡下的元宵节也不同昔日啦,乡下农村一样灯火通明。元宵节放烟花已经是习以为常了。登高远眺,俯视全村,与邻村遥相辉映。焰火此起彼伏,真是火树银花,姹紫嫣红。再加上那鞭炮声声回荡上空,真的是烘托出了一个生机活力而又祥和的夜晚。
乡下的元宵节,开心惬意。劳作了一年的农民,风风雨雨的,要在这个时节喧泄出来。用力擂鼓,尽情敲锣……用他们自己的智慧,采用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诠释着他们对农村美好生活的理解。农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正在逐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过完元宵节,乡村的村民农又要开始忙碌了,春耕、春种及往后的夏管、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