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名修汽车的师傅。他修车的车间也成了我小时候的游乐场,那是一个充满着汽油味,各种螺丝工具,烧电焊时火花四溅,及叮当敲打声的机械乐园。父亲身上有一种做事沉得住气,耐心钻研的秉性,因此修车技术日渐长进,在行内渐渐地有了一定名声。那年头有门能赖以生存的手艺是件了不起的事,更何况当时会修车的人并不多,收入也不差。因此慢慢地有人慕名而来,想要跟父亲学习修车。
第一个徒弟是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刚过十六,正是活蹦乱跳,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城市的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兴趣。过来的第一天就叫嚷着要吃遍各种美食,早餐是从不在家里吃的,外面早餐店和摊位上的各式早餐被他换着花样的吃了个遍。后来又开始打听好玩的地方,跃跃欲试想要去一一体验。几天后终于对各种美食和玩乐场所腻了,又买来各种小说消磨时光。那时我刚上初中,也喜爱看书。在他跟随父亲学艺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让我爱上了看小说。有意思的是,十几年后我做了和他一样的行业,到也得到过他的指点和帮助,每每提及曾经学艺的那段经历,都感叹人生辗转无常。
第二个徒弟是另一个亲戚,同样来自农村,十九岁。在我期待着又能吃到各种美食和看各类小说时,却什么都没等到。听父亲讲,他非常勤奋。在车间时有事抢着做,没事就自己琢磨着练习。回到家也不怎么说话,这性格倒是与父亲有几分相似。母亲也很看好他,说要不了多久他肯定能学艺有成,独当一面,成为父亲一样的修车师傅。然而一个月后,他家盖房子,叫他回去帮忙,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后来听说他想过来继续学修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未能成行。再后来听说他在做各种零工,终究是没能找到个稳定工作。母亲很是惋惜,那段时间时常跟我提起,并说以后我学习时也要像他一样,勤奋,肯钻研。
第三个徒弟是父亲的一个朋友带过来的。看着似乎家境不错,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打扮时髦,背着个我从未见过的漂亮背包。家里只有三个卧室,他被安排和我同睡一间房。当天晚上,他给我展示他的背包。除了几本我看不懂的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照相机,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很大的照相机。他说他最大的爱好是摄影,他想要做个职业摄影师。后来他偷偷地告诉我,其实他一点都不想学修车,是他父亲认为男人要有门手艺,将来才能养家,这才逼迫他来学修车。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想再去摆弄他的相机时,却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他终究还是走了。从此便杳无音讯。在我长大后,父母也让我去学门手艺,我也不想学,却始终没有他那种追求理想的勇气。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成为摄影师,现在过的怎样。
第四个徒弟是我的舅舅。在国企上班的他,本是工作稳定,生活无忧的。却不料那家企业经营不善停了产,工人们停薪待工。舅舅不得不再找份工作养家,那时的县城并没多少工作机会,于是学门手艺学修车,也成了我外公外婆认为的极好的工作。舅舅不似第一个徒弟那样三心二意,也没听母亲像夸第二个徒弟那样夸他,倒也没有第三个徒弟那样有别的理想。有着家室生了两个女儿的舅舅终于学艺有成,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修车师傅。白天他们在一个车间工作,晚上舅舅回自己家,本以为会这样持续很久。然而第二年那家国企复工了,尽管上班断断续续,但终究是国企,是更稳定的工作,舅舅回去上班了。后来听母亲说,舅舅在那个国企工作了几十年,几乎没赚到多少工资,舅舅常去外面跑摩的,做各种零工补贴家用。父亲却是一门心思修车,如今已经60出头,半退休状态。修车厂需要时,他每个月都会去做上几天,即使这样赚到的工资还是比舅舅多。
现在,离当年父母让我来学手艺已经十年了,中途也放弃过,但终究坚持了下来。如今我已从学徒做到师傅做到现在的管理。我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却始终没有第三个徒弟那样为追求理想放开一切的勇气。工作之外,我总是挤出时间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
我的理想也是一门手艺,一门敲打键盘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