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降生在世上,似乎都饱含他人的期待。
最先是家人,他们除了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平安,还会按照他们各自认定的标准来培养、教育,“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品学兼优”,甚至“安分”、“普通人”也同样是种期待。
慢慢地,这种期待会变成一种稳固恒定的行为认定和自我认知,融入到个人价值观里,深入骨髓。后来,就变成了我们的人设“善良”、“勤奋”、“好学”、“积极”、“热情”、“热爱生活”、“终生学习者”等等。
人设之所以存在,就是会获得很多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收益,这是最利于生存的选择,所以我们也在不停努力地建立各种各样的人设。
现在最火热的人设大概是“奋斗”、“努力追求成功”、“积极努力地学习”、“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强”、“不认输”......
舍弃收益不符合人的生存本能,但有时候会违背个人的情感诉求和懒惰本能,所以也产生了“虚假人设”,也就是会“崩”的人设。
但也不是一个人身上的所有人设都会崩,毕竟人设这个东西,每个人身上不会只有一个,很可能有很多个。
推倒自己人设这么傻又不经济的做法大概没人会做,但建立新的人设替换旧的,是可以的。
人设之所以是人设,就是因为更多来自他人的意愿或是希望他人以为的样子,而不是发自本心。如果按照人设活着最后却丢掉了自我,终日戴着面具生活,会快乐吗?
总有很多书和理论教我们要控制、克制各种情绪,但还是无法完全违背本能,那些渴望的期待的终究会泄露出来。理智却在努力约束本能,限制行为往符合外界预期的方向发展。
改变以往的行进轨迹,有那个胆量和勇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