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伙计,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碗烩麻食”
二凯每次酒后跟我打电话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每次听到他说这时我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但后来每次跟他聊天聊到动情处,他都会提起,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晚在你家吃的那碗烩麻食。久而久之我就信了。
我和二凯是高中同学,虽然在一个学校但我们两家的距离却在二十公里左右。我家在离县城近的伯士,他家是赵渡。
赵渡镇是个好地方,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这里交汇,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多次从这里渡过黄河而得名赵渡。认识他时,他口中经常溢于言表的自豪我们是秦东第一镇,我们村出过宰相嘞。他说的那个宰相,便是清代的“救时宰相”阎敬铭,东阁大学士,一位著名的清末官员,因反对慈禧太后扩建圆明园而被罢官。
或许正是因为出过这样正直的名臣,或多或少对这里有了积极的影响,起码我觉得二凯受到了很好的影响。他身上便正直敢说,执拗不屈,到了南墙也要开条路的关中冷娃性格。
记得03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都傻眼了,一塌糊涂,名落孙山。不知道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感觉那年的夏天特别热,热的让人有点讨厌,但是知了们却不管不顾玩命的呱躁着,手摇蒲扇听着广播在楼顶上等着风来。
一阵自行车停车后的喊声传过来,“蛐蛐在家没” 我一听,二凯来了,忙下楼去。他来了,汗水早已经把短袖贴着后背,一进门便径直到水缸边直接拿水瓢舀起一瓢水就牛饮般喝了半瓢。“吃饭了没”妈妈看到他来了忙问他,“姨我不饿,从地里忙罢了我就直接骑车过来的”妈妈说等下,今天下午我们吃的麻食面还有一些没下完,于是就进了厨房。当时姐姐也正好从西安的学校回来在家,问他,今年考的咋样,他说,考的不行,没上二本线。姐姐忙安慰他不要紧,继续努力,不行就再去复读明年一定行的。当时或许他是听进去了,我当时只当了耳旁风。
少时,饭做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麻食,热气腾腾下,分明看到了他额头下的眼眶微红,一碗热气腾腾的麻食在一口一口的吃着,后来等稍凉便狼吞虎咽的端起碗使劲的拨拉进嘴里。我觉得,他当时估计是真的饿了。
后来,姐姐又跟我们聊了一会,已经读大二的姐姐,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和指导。
那天晚上在二楼顶上,望着满天的繁星,伴着玩命的知了叫,我和二凯在凉席上聊了很久,都在彼此打气。二凯说“我不信我考不上今年再补习一年明年指定考上,要不然这辈子就完了,我不想待在黄河滩边种地。蛐蛐,咱们一起去,明年一起考个好大学。我说好一起努力加油”后来聊的都不知道啥时候睡着的。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二凯就骑着自行车走了。
后来,就有了在补习班桌椅被扔出来又搬进去的故事。再到后来他便考进了西安科大,成为了我姐的学弟。而我却没有复读,以致于后来每每想起来时,感觉这或许是我最大的遗憾。或许因为身上少了他的那种执拗不屈,坚定不移。这是我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对于目标的坚定,对于困难的不惧,对于坎坷的不屈,对于美好信念的坚持。
再到后来,他去了毛乌素沙漠,扎根煤矿,坚定了为煤电事业奉献一生的理想。
后来我结婚,上夜班的他一下班便坐着第一班火车辗转600多公里跑来,酒席还没吃完他便又急匆匆的去赶火车 因为要赶回矿区上班。临走前说今天确实来不及吃完酒席了,其实我还惦记着要是再来碗烩麻食就好了。
这几年里因为彼此都忙我们也没有见过面,每每聊天说到动情处他便提起,我永远忘不了那一晚的那碗烩麻食,他让我坚定了信念,让我坚定的去复读,改变了我。什么时候还想去再吃一碗你家的烩麻食。
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麻食就好了,
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