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给儿子热了俩个粽子,沏了一杯奶茶,结果儿子只是把粽子吃了,奶茶剩下,于是我就顺手奶茶喝了,算是完成了早餐,这会,孔先生捧着半个西瓜边走边吃说到:你应该弄两片牛肉,再弄俩个鸡蛋,配着一杯奶茶,这样才算丰富的早餐。
我直接怂到:你说这话之前,应该先把牛肉和奶茶做好,端到这里,然后等我说不吃时候再说这话,而不是在那吃着西瓜一动不动的看我忙前忙后的不帮忙还指手画脚。
孔先生:我只是建议你一下,再说,你那么做了我也可以吃点。
我:你的建议应该建立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第一,咱们家没有牛肉,第二,已经来不及煮鸡蛋,第三,我本来就不喜欢吃这俩样。而且你应该在我做饭之前就建议我,而不是做好了,你不吃还挑三拣四。第四,你这么说只是你觉得应该这么吃而已。而我就是简单一杯奶茶搞定,节约时间。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周围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比如:看到你理了个新发型,就会说你这发型不好,应该再怎么修一修,这理发师的水平太差劲了,没有我找的便宜还好看。
看到别人买了个电动三轮车,就会说买这个不如买电动汽车,里面还有空调。
看到别人的房子简装,就说装一次是一次,应该装的更好一点,这个应该用什么,那个应该怎么办
看到小俩口守着个小超市,就说你们应该一个人看店,另外一个人再去找点活。俩个人守着一个小店,都在这耗着,又不是一个人忙不过来。。
不知你是否也会烦上边的这些毛病?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本能的去评价一些事情,而不去了解背后的原因,总是喜欢贬低别人做的事情来彰显自己的聪明。但是却从没想过,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是不是做的还不如人家好呢?
我们总是对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评头论足,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说一句,你觉得这么办好,你来办吧,那时,就会沉默不语或者如坐针毡。
刚毕业那会,父亲的眼睛查出白内障,医生建议做手术,手术费用合计一万来块钱,大哥说,没多少钱,想做就做吧,可是等决定做并让让我们三个一起出钱的时候,他就觉得很为难,怎么会花这么多呢?一万多块钱三个人分摊,一人才不到四千,他就觉得心肝疼了。那起初说总费用的时候,也没见他唉声叹气。
所以很多时候,不割自己肉,自己不知道疼,大概说的就是这么回事,这世间少有的感同身受,只有亲身经历。
当然如果换成第三个人听到这件事情,可能会说:才一万来块钱,一人不到四千就把你哥心疼那样,那么点钱都舍不得,真没担当。要是我,就全出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背景是那个时期大嫂的母亲刚刚做好心脏手术,他们出了一大笔钱。手头已经拮据不开。
所以大概每个人做每件事情的背后应该都有他自己的原因和支持这么做的动力。不知他人事,莫评他人非。也不要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可能,事情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这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