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及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病人的血管资源越来越少,血管通路再建立越来余额困难。在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中,如果自身血管条件不好,不能够建造自身的动静脉内瘘时,可选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移植血管分为两种:人工血管和生物异体血管移植物,前者使用的较多。
手术中,医生将环型或直型人工血管与患者动静脉吻合后植于皮下,术后2-3周即可使用。人工血管的优点是表面积大,易于穿刺,瘘成熟时间短,血液流量佳。但是人工血管比较昂贵,穿刺有一定的技巧,护理上要格外注意。
使用人工血管的合并症主要有血管通路的狭窄、血栓、感染、夹层动脉瘤、盗血综合征及静脉回流受阻。狭窄好发部位是移植血管与静脉吻合处或相邻部位,多与血管内皮增生有关。
人工血管发生狭窄血液流通不畅,或在某一部位有涡流形成易发血栓。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影响治疗而且需要取栓重新建立血管通路,而且易发感染。因此在血管发生狭窄时就应积极处理,防止血栓形成。
由于人工血管与患者动静脉吻合位置稍高,有可能发生末梢血供不足指端冰冷、苍白、麻木、疼痛,及静脉回流不畅所致肢体水肿。另外由于人工血管血流量较大压力高,在穿刺、压瘘不利等情况下发生夹层动脉瘤。还会因血流量过大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些需要特殊诊断与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是这样。在日常护理方面,基本同于动静脉内瘘注意卫生、注意观察血管振颤有无、注意压瘘时间和压瘘力度、预防感染、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不同的是不必进行瘘的充盈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