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梗,你知我知,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密的小王国,是我们晃晃荡荡的不知羞耻的小贼船。我想和你我的那些梗,又黄又色有点脏,一起五彩缤纷,天涯海角,一起到老。
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可能看多人看过,我还没看,但久闻大名,看过的人都说好,肾好他好我好。我看的这本是他的新书《她和他》。女的叫米娅,出于相亲的好奇心,男的叫保罗,因为朋友的恶作剧,他们第一次见面,开局不顺利,险些如万千相亲会一样见光死,但坚持一下,误会化解,相谈甚欢,他们约定——如果我们想象朋友一样再相见,就立即与对方联系。
在此后的见面,几乎都在扯“谁主动联系谁”的梗。邮件不算主动联系。短信不算主动联系。因公见面不算主动联系。去歌剧院去卢森堡公园不算主动联系。专门去她的干活的地方看她,不算主动联系。为了他追着去了异国他乡,不算主动联系。上床,也要分谁主动出击。两人在玩文字游戏,又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危险。像大多数狗血的相亲会,开始互相怼,你不是我的菜,绝无可能,以“纯洁的男女友谊”为幌子耍流氓,然而,旁观者目睹了这无聊的一切,他们的口非心是以及拙劣的演技,负分。直至有一天,终于绷不住了,一个问:现在,算不算你主动联系我?一个答:算,这一次,下一次,以后的每一次。
在这个故事里,主动联系就是一个梗。全书一共二十三章,第七章两人才见面。追着看,斗嘴,扯淡,情绪克制,就像蓄洪,有朝一日,总要泄的,谁立的flag谁都要被打脸。免费章节看到第十章,没有中国式的查户口,过瘾,但是,第一章到第六章都在铺垫,怎么说也有点闷,才看了三章“湿货”啊,必须给我结局,而且是干净快乐的结局。毫不犹豫付款,买了大波折、高潮和结局。总体来说,阅读毫无障碍,情绪始终被作者带着走,被她和他的梗牵着走。当然,个别地方很偶像很狗血很程式化,显得非常笨拙、可笑和用力过猛。
书中的床戏,乏善可陈。她和前夫,只有两个字,他们“做爱”完毕,然后没了,他们的关系不是主要关系,略写,我能理解。但她和他是男女主角,不能这么应付吧?相拥,交织,筋疲力尽,酣然入睡,只有两百字,然后没了。我不能理解。比梁羽生、古龙们的“暴风雨”“大和谐”还敷衍,更不如黄易的寻龙记。当然,和网文相比,那些“巨大”“坚挺”“律动”,统统没有。但还是过瘾,纯的让人心疼。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此清真,真的可口。
最让人心痛是未遂的晚餐。他早上九点起来,出门买菜,买酒,下午四点开始准备晚餐,撒上干奶酪的烤羊腿,鳌虾,红酒,甜品,烛光。洗澡。等待。七点。八点。九点。他分别发了三条短信。她没有回。十二点,他叫上楼下的咖啡店老板一起吃,不要浪费,对吧。那桌饭菜,好像是我亲手整的,她不来,还有什么意义?她去哪了?她被前夫接走(截胡),重温旧梦去了。虐心啊。我还洗了澡。
如果是超短篇小说,他这一天就可以独立成篇。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被人截胡,只是其中之一。幸好是长篇啊,不然,就没有大团员结局。
故事就像单口喜剧,用“主动”的梗串起来。我们的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每一次重提都不腻,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回忆。我最喜爱的哲学家、脱口秀、视帝黄子华,他的场子有一个梗——回水(粤语,退钱的意思)——每一场脱口秀都要玩这个梗,视帝乐意,观众乐意,长情如此。至于本书,我认为花钱买大结局,值了,无需回水。
温馨提示:单身的朋友,准备去相亲的朋友,如果非常急的话,可以从第七章开始,到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