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赵银广老师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课程分享,赵老师非常用心,每段文字背后都配一张优美的图片,让我们不管是从视觉,从听觉中都能感受着古代人的智慧,感受着经典带来的智慧。
时令的由来: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对处于北半球的我国人民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太阳给予地球的热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家人们都知道,此前的小满节气里农作物对雨水的渴求,对风的需要,能量的外化表现确定是先雨后风,先灌浆再风干结实。
时间到了现在,冬春作物可以收割,夏秋作物可以栽种了。这个节点,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夏天的第三个。仲夏时节来临了。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就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芒种”。从字面来看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人们常说的“三夏”大忙季节,就是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地夏季管理。“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芒种”的到来预示着人们开始了忙碌的田间劳作生活。
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是: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小螳螂开始破壳而生;䴗,也就是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鸣叫;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的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
螳螂,在古时候,对广大农民们来说,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人们把它称作勇士,是无知无畏的象征,还是人们效法的榜样。螳臂当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词句为中国人熟知。
䴗,伯劳鸟,俗称胡不拉,也是重要的食虫鸟类,生性凶猛,对农业有利,是一种留鸟。汉语里有“劳燕分飞”成语,即指伯劳鸟和燕子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当伯劳鸟遇见了燕子,完成了身份的指认,伯劳鸟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鸟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了不再聚首的象征。属于留鸟的伯劳领地意识很强,而燕子则是众所周知的候鸟,它们的习性差异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通过对以上的自然现象的阐述,可见芒种节气虽然是大忙时节,古人对物候的观察也是很深刻的,并且从中引申出生活中的诸多道理。
先民们从辛苦的农业劳作活动中,归纳整理出很多朴素的农谚。
知道人人参与的意义: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懂得落袋为安: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懂得收割的微妙: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这些都是人们劳动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明始于农耕文明。有过农业生活经验的人们都知道,麦芒、稻芒的意味,如芒在背,极度不安。大汗淋漓里还受芒刺之苦,实在是一种艰辛的体验,这就是生活。我们今天重新看待这样的生存经验,或者可以说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记取的就是苦是甜之基,要想体验甜美的生活,就必须经历苦难,中人吃过苦,才有资格享受甜蜜。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裤子加油干!
在我们中国人的时空序列里,芒种节气恰好在大壮,大有时空。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是万物生长壮大的景象。
日光照耀万物,万物都受赐予正大的能量,这是大有的象征。我们要效法这种精神,顺应天道而担当美好的使命。
认真学习经典,弘扬中华文化。读经百遍,其义自见。咱们正在进行的诵读经典100遍,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只有每一位家人们自已都努力成长起来了,就会成为一颗颗火种,去照亮、感染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学习经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走进了育心大家庭,我们知道了经典是至宝,是传家宝典,我们就要去跨行经典精神,让经典成为更多家庭的传家宝典,让一朵又一朵的育心之花接连绽放,形成育心花海。使我们优秀的经典文化重新展璀璨光芒,我们有幸参与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壮举,我们由衷地感动难倒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