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的执念会把对方推开,在本来亲密的关系中制造距离。此刻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渐行渐远。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保持独立”不利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文中的一字一句犹如当头棒喝,让我认清了自己过分“保持独立”的庄严外表下,实则自私冷漠。
我喜欢保持独立,我渴望拥有独立的空间,我一直认为这没什么不对,能保持独立才是一个人对于生活和关系的正确态度。然而,这种原本并没有错的独立观,可能在走向极端之后,就逐渐衍变成了自私冷漠的个人主义。
我想这最初的成因,除了先天性格之外,可能和原生家庭有关。一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形成的最初关系就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看待关系,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后来与他人的关系。
从小到大,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嬉闹,吵着跟妈妈要喜欢的东西,随意的跟爸爸开玩笑,打电话回家会说“爸爸妈妈我可想你们了”,节日生日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我的父母都是相对内向拘谨的人,再加上工作忙,从小我就学会了克制,克制欲望,克制情感,克制表达。我从来不会撒娇,即便我内心特别想当个小公主;不会向大人要东西,即便心里特别渴望拥有;从来不想麻烦他们,即便他们不是别人是我的父母,直到万不得已才非常难以启齿的向他们开口;在异地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好想表达我有多想他们多爱他们,可是话到嘴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却在挂断电话后默默哭泣。
渐渐的,这种克制变成了一种保持精神独立的习惯,并被应用到了任何关系上。
在很多年前,有一天我无意间留意到一个问题,我发现我的好朋友在和别人聊天时相互调侃,交谈甚欢,是那种永远不会在和我聊天时出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相同的,我想起了我的每个朋友,她们都有可以那样肆无忌惮放纵相处的人,但都不是我。
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有些酸楚,这是我的问题吧?别人不以那种方式与我相处,是因为我满脸的距离感。如同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一样,我的内心渴望和朋友打成一片相互调侃,轻松愉快,但是我却表现不出来,就好比你太久没做过一件事,你想做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我还是个从小到大都不喜欢提问的人,不是因为自视甚高,而是总怕麻烦到别人,我觉得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尽量自己解决,最后实在不行再求助于别人,甚至更多时候是宁愿放弃。我怕别人麻烦自己,更怕自己麻烦别人。然而这种怕麻烦的心理,就成了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在互相‘麻烦’中提升的。
因为害怕彼此“麻烦”的过程,不只疏离了友情,更令原本最应保有亲密感的爱情也渐行渐远。太过享有自我独立的空间,抗拒对方的干涉,最后连甜蜜的关心也被视作了一种干涉。关心与陪伴,是爱情最基本的条件,可是习惯独立的人是拒绝关心及不需要陪伴的。或许因为自己的不需要,却时常忘记对方的需要。一再的拒绝对方的好意,像害怕麻烦了其他人似的麻烦了她,也许站在她的角度,她大概会觉得自己在我的世界里也不过是其他人吧。有位朋友曾对我说过,她希望自己的恋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第一个想起她,来“麻烦”她,她甘愿付出,因为那是她在这份爱情里存在的价值... ...
我想,不管最初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拼命追求自我独立的道路上,越发膨胀的自私已经伤害了那些真正爱自己的人,然而最终,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最受伤害的也只有自己。
图片均来自网络
引用文字来自 张德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