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曾经狠狠撞击过我,开篇的平淡与后面的震撼,反差十足。吃惊的感受一次次向我袭来,所以,这是一部需要皱着眉头看完的电影。
能改命吗?
可以有多少种生活?
我经常在听到算命这个词语时会如此想象,但往往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我知道很难,中国人讲定数,讲宿命,往往委曲求全的品嗜着自己的人生。谁不想再活五百年?也许只是想品尝下更丰富的感受,更多样的体验吧,至少我这么想。
活着是有限的,拼搏超不出它的极大值,颓萎也不会突破极小值。这是我初中时就自认的一个道理,总觉得这些就是人生,没有人可以打破这个规律,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看法。
电影里的伊万逃不出怪圈,似乎他周围的亲人朋友只是自己生活的剪影,一个个龙套而已,存档、读取、再存档、再读取……循环往复,最后以牺牲掉自己为代价换来最美好的结局。事实真是这样?
当这部电影的二三系列出现后,依然是单调的存档与读取,但是谁能突破极限?有限的空间里以一己之力打破所有的规律?
假设X+Y=Z,X是变数,是主角;Z是定数,也就是X所追求的结果。那么Y必须是一个不变的定数才符合基本的内部证成。但是Y如果有稍许的变化乃至转移,那么Z的结果确定不是X想要的结果,这才是符合逻辑的。否则X所追求的结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臆想。
换句话说,不管X的值是有限或无限,对最后的结果是无法产生最终影响的,Y的无法预测才是影片的精妙之处,影片也有表现出的桥段,但是不去细细体会,慢慢揣摩,主人公所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X所诱导的数值趋向,是可以部分影响结果的,就好比力学中作用力的角度问题。这也就是我所认可的有限原则,否则就是游戏中的作弊密码,一旦开启上帝模式,游戏将索然无味。
以上的推论不是忽视蝴蝶翅膀的效应,而是谨慎翅膀所引发的共振效应与惯性。这是核心!说的直白点,就是习气与习惯,另外就是关键点的导向。
电影可以重复一万次的桥段,人不能,除非你有做梦的好习惯。往往细微的因素只是萨拉热窝的枪声,战争或事故的引发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诱因可以改变,但是关注蝴蝶效应的以小见大,从微小处着手,逐渐改变作用力的角度,起码,这样能离最后的目标近一点,这才是从有限到极限的合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