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这是一本渗透着生与死的“白”书,里面写了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
作者:
韩江,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开篇在让我感到记忆深刻的同时,也深感生命的脆弱和母亲的伟大。
在《婴儿服》那篇中,从“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两个小时后便死掉了”一句简单的开头,就构成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独自在家的母亲马上就要临产了,可是家里却空无一人。母亲没办法,只能自己忍痛接生。
简易的婴儿服、滚烫的开水、消过毒的剪刀,母亲九死一生换来的一条新生命。
可是,刚出生的孩子却仅仅在短暂的存活之后,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仅呼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都还没来得及睁眼看过这个世界,就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母亲把孩子抱在胸前侧躺下来,忍受着怀里的身体渐渐失去温度,干涸的眼眶再也流不出眼泪。”
母亲自然流不出泪来了,她所有的力气都在生下孩子的那一瞬间耗尽了,她一直在为孩子祈祷:“一定要活下来”。
但是上帝并没有听见她的祷告。
这个故事篇幅极短,但依旧能让读者在韩江这冷静的笔触之下,感受到母亲那绝望的心绪和撕心裂肺的痛。
在第三章的《寿衣》里,二十岁那年的某个夜晚,“我”问父亲:“怎么安置那个孩子了?”
父亲说:“用一层又一层的白布包裹好,然后抱去山里埋了。”
那个出生后只活了两个小时的孩子,就这样被孤零零的仍在了山里。“孩子的婴儿服成了寿衣,襁褓成了棺材。”
有多少生命,就是这样消逝的;
有多少已经消逝的生命,就是被这样掩埋的;
有多少被掩埋着的生命,也曾在这个世界有过片刻的停留。
或许,我不知道。
可能你也不知道。
我突然想起以前老家有一种习俗,对于那种刚出生没多久就死去的孩子,是不会被妥善“安置”的。
属于他们的,可能就是后山的某条河流,也可能是某一片树林。
生命竟然如此脆弱,在生与死之间,也许仅隔着一个瞬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