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考研究生,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上什么学、考什么研,还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来的踏实。
朋友犹豫了,思前想后,还是没有走出这一步。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定型了,再折腾也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为他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感这种思维方式的无奈和悲哀。很多人为自己设置了种种限制,在事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
我不喜欢目前的工作,想换一份工作,又怕到时候干不了;
我今年35岁了,想考研究生进行深造,又怕研究生读完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我很喜欢南方的某个大城市,却没有勇气去到大城市一试,怕到时候过不下去;
我很喜欢某个姑娘,却感觉自己过得不如意,没有胆量去向心爱的姑娘表白,怕被她拒绝;等等。
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我们在内心就首先自己否决了,因为觉得自己的一些条件达不到标准,没有可能实现。
现实中这样的场景也随处可见:
很多文章写到,你应该为自己35岁以后的人生负责,要想清楚35岁以后,你还能干什么。
很多单位的招聘公告里,经常会将年龄设置在35岁甚至30岁以下,让人看了以后莫名的恐慌。
也许是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很多人也认可了这种说法,为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
我学历不行,换不了更好的工作,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得过且过;
我今年已经30岁了,人生已经稳定了,不想再折腾了。
结果就是,当面临更好的机会时,因为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限制,首先就自己否决了,认为这件事自己做不了,或者压根就没有想过这样去做。
有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在谈到人生规划时,说过“30岁以前不定方向,40岁以前不定专业,”令人印象深刻。
意思是一个人在30岁以前,可能性非常大,在职业规划和选择上,有很大的空间,不要给自己制定方向,限制自己的发展。
一个学习建筑学的本科生,可以研究音乐;一个学习医学的高材生,可以选择考古。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细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人的一生,大学毕业才是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的很多课程,是基础科学。你以后从事的职业,可能与你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干。
很多人认为,自己这也不能干、那也干不了,其实是对自己职业可能性的一种抹杀,是限制了很多机会与可能的自我设障。
而30岁一过,人生慢慢开始走向稳定,但并不是没有了改变的可能。在四十岁以前,我们是可以从事多种职业的。
比如,你是一名教师,可以转行从事律师、警察等职业,也可以从事其他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一切依赖于自己的定位和奋斗方向。
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障碍,是得不偿失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只有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岗位,才会活出精彩的人生。
在围棋里面,有一个概念叫转换与腾挪,当左面的棋形不利时,可以通过攻击对方的右侧,找到突破口,从而为左边的棋打开缺口。
这有点像人生的道路,当你一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不妨试试另一条,或许可以豁然开朗。
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们首先需要清除的是自己内心的壁垒,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人生之路设置许多壁垒,这些会成为自己人生的最大障碍。
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我们在内心就首先自己否决了,因为觉得自己的一些条件达不到标准,没有可能实现。
如果对一件事没有进行过尝试,觉得不可能实现就放弃,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有七次,而由于年龄原因,会浪费两次机会,剩下的只有五次机会。
在这五次机会中,我们能抓住的可能只有三次。
人生大多数时间只是在不断重复昨天而已,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如果你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障碍,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不会做,很可能机会就会被你浪费,彻底失去改变自己的可能。
对年轻人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你只要大胆尝试,不断提高自己,就有可能会达到自己想象不到的高度。
而这一切的实现,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