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叫做《啥是佩奇》的预告片在朋友圈“霸屏”。短片只有5分多钟,集搞笑、反转、催泪于一身,讲述了一个关于“春节团圆”的故事。有人说,2019年第一次哭,给了一只猪,还是个过气网红。
2018年,小猪佩奇着实是好好火了一把,从动画出发,到联名、社会人、表情包等,关于它的话题层出不穷。为啥它这么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佩奇父母360度无死角的育儿方法,几乎可以打败所有的育儿丛书。他们拥有无限的智慧、耐心和童真。如果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型父母,那一定是佩奇的父母了。
所以本文作者才发出喟叹:在当妈这件事上,我真不如一只“猪”。
作者:罗家豆豆,教育专栏作者,著有《我有一个小花园》,本文节选自其中章节。原文首发:爸妈精读。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最成功的父母?”
有人说事业成功能给孩子富足的生活的父母;有人说能把子女培养成才的父母;还有一个网友说能做孩子喜欢的父母。
让孩子喜欢看似简单,实则是高难度的事。孩子是最感性的动物,喜怒哀乐毫不掩饰,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其实是做她们讨厌的事。
想起前两天女儿吉祥因为踩水坑被我揪耳朵的事:
“你明明听见妈妈不让,为什么要踩?”
“小猪佩奇都可以跳泥坑!”
“那不一样,她是小猪,不用穿衣服。”
“讨厌,我讨厌妈妈……”
不让她把鞋袜弄脏,不让她踩水坑,孩子瞬间就否定掉父母曾为她做的一切。细想想,要成为让孩子喜欢的成功爸妈,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猪”一样玩
揪耳朵事件后,我决定好好看看这部风靡全球的《小猪佩奇》。
随着这只粉色小猪带着她的猪爸爸猪妈妈猪弟弟出场,女儿开心地扭起小屁股。我不禁感叹,在当妈妈这件事上,我真的不如一只“猪”。
看了几集,有点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佩奇一家。
猪妈妈会穿着雨靴,和孩子们一起在泥坑里跳来跳去,弄得全身脏兮兮。就算摔倒了,也只是说,“只是些泥而已。”
几天后,女儿收到快递送来的一双新雨靴,她开心地欢呼“哇,蓝色的,我可以跳泥坑喽。”
雨后傍晚,我们带她到处找水坑,一个不肯放过全部踩一脚。
遇到邻居孩子散步,他看吉祥跳水坑很羡慕,扔下踏板车也要踩,他妈妈说“踩吧踩吧,反正这鞋也脏了。”
两个孩子乱蹦一气,不亦乐乎,那场景真的像佩奇全家滚成一团的欢乐样。
邻居妈妈说:“你把买胶靴的地址分享给我。”
终于跳累回家,女儿说:“妈妈,我最爱你了。”
当然,陪她玩并不是放任。有一次,女儿穿戴整齐出门,楼下有小水坑,她准备伸脚时,我提醒她脚上可是漂亮的新皮鞋。
她在“穿着新鞋踩泥坑”和“忍一忍下次再玩”之间犹豫片刻后选择离开。你看,让孩子自己选,她懂得权衡,懂得什么时候可以玩。
忘了说,她在英语班的名字叫“Paggy”。
尊重孩子的无聊
有一次,女儿好朋友来家玩,两人嘻嘻哈哈跑进房间关上门。
我很好奇她们在做什么,开门一看,她们口中念着“三打白骨精”,手上做着几个动作。
观察一会才发现,这个游戏根本没有输赢,俩人动作一致就哈哈大笑,动作不同就重新再来。于是我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真无聊,也分不出输赢。出来画画吧,我给你们打果汁喝。”
两孩子异口同声嚷“不要!”接着又开始三打白骨精。
忽然意识到,我们和孩子间也许存在某种误会。不论是她们将玩偶当成宝宝还是自言自语扮演角色,我们认为无聊无意义的事,也许正是她们内心成长或释放压力的方式,更是她们练习社交的途径。
作为父母,我们除了给孩子陪伴和教育之外,应该允许她们偶尔“浪费”时间。当她在这种“浪费”时间里找到乐趣,其实是一种感受美好的体验,是一场与心灵的成功对话。
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让自己快乐,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大人尚且爱在夜深人静时玩手机、刷微博,当然要允许孩子自得其乐。如果我们只一味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孩子会觉得被管得太紧,更会身心疲惫。
卡洛.罗韦利曾说:“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可以,抽时间陪孩子做一点虚度光阴的事,比如,学学猪爸爸的呼噜声,玩一场假装找不到的躲猫猫,或者只是蹲下来看蚂蚁搬家,她们一定会倍感幸福。
当外婆又一次表示佩奇已经看烂,希望女儿换片子时,我说只要高兴随她看几遍。
别在孩子面前哭穷
曾有一次在飞机上,女儿经过头等舱时,
“妈妈,我们可以坐这里吗?”
“不能,这是头等舱。”
下飞机时,她又一次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坐头等舱大沙发?”
幸好头等舱的客人已走完,否则真想找地缝钻。
慢慢和她解释,头等舱很贵,如果坐了等会住酒店就没钱。她一听不能住酒店立马懂了。
《不平等的童年》中说:人类说到底一开始就分了阶级。但孩子不同,不论是工人阶级还是富裕阶层,孩子都一样,看到糖果想吃,看到玩偶想抱。
所以,当我们谈及家中财务状况,我们的说辞会在孩子敏感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会影响她一辈子对金钱的态度。
常听家长说:
“为了报这个培训班,爸爸妈妈花了多少钱,你还不好好学!”
“这个水果很贵的,爸爸妈妈舍不得吃,你竟然还浪费!”
“爸爸妈妈每天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你,你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我们不停哭穷,本意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不易,学会节约珍惜。事实上,孩子得到的信号远不止这些,甚至相反。
父母说没钱,孩子会变得自卑,觉得我们家真的很穷,所以她不配拥有好东西。每一声哭穷都像在告诉孩子,懂事的孩子从不提要求,提就是不懂事,孩子会慢慢压抑自己。长此下去孩子幸福指数打折,如何快乐?
健康的教育是在能力范围内创造最大的幸福,有钱没钱,都给孩子阳光的童年。
上个月,女儿去同学家吃饭,回来说:“妈妈,月月家很大(独栋别墅),有很多好玩的,而且人很多(阿姨钟点工司机)。”
爸爸想了想告诉她,每个小朋友的玩具是不一样的,比如你的消防水枪月月就没有。
她想了想,似乎是这样,然后高兴地背起水枪。
快乐并积极的生活,才是孩子需要的一切
曾经问女儿,你最喜欢妈妈做什么?
她说最喜欢妈妈开心的样子。
小时候,她喜欢用手抚我眉头,“妈妈,要这样。不要那样。”她边说边做眉头皱成一团的模样,几次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当我着急或生气时眉头总是紧锁,她不喜欢看到那副模样。
乔治·赫伯特说:一个好妈妈抵得上一百个老师。一个快乐幸福的妈妈,传递给孩子的正能量绝对超过物质层面带给她的满足和欢喜。
每个年幼的孩子,遇到父母争吵,都会哇哇大哭,她们不明白发生何事,但是明白最爱的人在做一件令大家都不幸福的事。她们哭,一方面因为害怕,更多的是不愿意看到如此。
有一次我和先生争吵,女儿突然唱:“我有一个家,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从来不吵架。”
那个瞬间,我们羞愧无比。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犹太人一家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爸爸被迫每天做苦工,却编造谎言告诉孩子他们正身处游戏之中,如果遵守游戏规则可以挣到最高分,奖励是一辆坦克。
在最艰难最黑暗的岁月,他扛下所有苦难,用努力和热情让妻儿振作,用牺牲和爱守护孩子心灵。他不顾生命危险向妻子报平安;利用做侍者的机会给儿子弄好吃的。
当一切结束,儿子根本不知真相残酷,看到美国人的坦克,还以为那是自己赢得的奖赏。
心思学家荣格曾说:“父母对孩子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我们幸福恩爱,孩子就收获幸福和爱;我们积极努力生活,孩子就收获向上的力量。我们种下什么,孩子就收获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过是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映照。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父母这个身份都承载着无尽的爱和责任,爱是天然和天性,但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却不是给予爱就够,还得注意给予的方式。
我们唯有付出足够耐心和宽容去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最好的成长。
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我们为讨她喜欢所做的一切她也许会忘记,但收获的那些快乐却会永远留心底深处。在这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也会得到成长。
从现在起,努力做世界上最成功的爸爸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