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月儿带着孩子们来看鸿骥,她的母亲景云会叫上她的两个妹妹,一起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到东焦村的村外去玩耍。为了的是给月儿和鸿骥她们,有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
等到后来,她再带着孩子过来,她发现母亲和她的两个妹妹,都嫌弃她的到来,不给好脸色,也不好好说话。
但是,看到她们和自己的丈夫鸿骥,倒是有说有笑的,更像是一家人。
这时,月儿她已经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她就跟鸿骥说:“孩子他爹!我们两个出去走走吧?”
“嗯!走!我们出去转转!”
然后,就对母亲说:“娘!我们两个出去转转,就让孩子们,在家跟着你吧!”
“行啊!你们去吧!”
月儿跟鸿骥走出房间后,她边走边说:“他爹!我们也在附近租一套房子吧,我们到村里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她们来到村中心,见人就问,有没有要往外租房子的。
看过几次后,他们看上了一套,临街带门脸的房子。
月儿她,一看就喜欢上了,高兴地说道: “就是它了。”
鸿骥一看,也说:“不错啊!我们将来,也可以在这开个店。”
“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
她们两个毫不犹豫地就把房子租了下来。月儿说:“我回去赶集,把能变买的东西都卖了。然后,带着三个孩子过来,我们一家人,再也不用分开了。”
“也是啊!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我也过够了。我也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这么唯唯诺诺的。甚至是低声下气的讨生活。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我也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生活。”
“那好!我这就回去。”
月儿就是这么一个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性格。
她临走时,跟鸿骥约好了,并嘱咐道:“明天就是一个集。后天早上,你在村东口的长途公交站,后边的庄稼地里等着,我带着三个孩子,我们在那里会合,不见不散。”
“嗯!我记住了,不见不散。”
说完,月儿就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赶紧回去了。
她回去之后,把能买的东西都买了。
那时因为刚解放,除了生活用具和农用工具可以拿出去卖,像那些房子和土地,是不可以买卖的。
在月儿走了之后,鸿骥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着很快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了,也是急切地盼着这一天。
第二天早上的五点多,鸿骥从石家庄坐上第一班车,早早地赶到了老家,他在村外的庄稼地里,焦急的等待着,等着他的月儿和三个孩子。
月儿带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领着三个孩子急忙赶到在村东口,在庄稼地里终于见到了鸿骥。
就这样,她们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她们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家乡,放弃了所有的房屋和土地。
从此,踏上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人生之路。
这种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心情,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得到。
等她们到了东焦村,在那租来的房子里安顿下来之后,已经是1952年的夏天了。
她们租的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最东边的那间屋,北边是一排临街的门板墙,将来可以当门脸。
这时,月儿她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
鸿骥他很心疼地说到:“月儿,前段时间你太辛苦了。现在,你什么都不要做,好好静养,家里的活我都包了。”
“嗯!我知道,没关系,还有两个月,我没那么娇气。”
“月儿!以后,我就不再去给你的父亲放羊了。因为,当时我给他放羊,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有个地儿住,他也没有给过我工钱。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来了,我的想法去挣钱,来贴补家用。所以,我暂时还得,回到了劳务市场去打零工。”
“也好,我们抛家舍业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让你每天都能回到自己的家里,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也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了。只要有你在,什么样的苦日子我都能过。”
“月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从今往后,不论再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再分开了。那种日子我一天也不想再过了。”
说着说着,他就梗咽地说不出来话了。
月儿也是含着泪说:“是啊,那种离别之苦太伤人了,曾经让我也是彻夜难眠。以后,我们说好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我们都不要再分开了。我们要一起面对,一起承担,哪怕是共赴黄泉,我也心甘情愿。”
说到这,月儿她也是泪如雨下。
鸿骥泪眼婆娑地说:“月儿!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这时,阿媛也跑过来说:“爹!你能不能,说一些高兴的话。怎么总说这些伤心难过的话,让我娘掉泪。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娘三天两头地抹眼泪,你还嫌她哭的不够吗?”
阿媛她又走到母亲的身边说:“娘!以前,我爹他不在你身边的时侯,你伤心掉泪。现在你们都在一起了,你应该高兴才对。以后,我希望能看到你高高兴兴的样子。娘!你答应我,好不好。”
阿媛搂着母亲的胳膊,故意撒娇般地晃动着,看着阿媛,这可爱的小模样,月儿破涕而笑。
“娘!你终于笑了。”
鸿骥也急忙说到:“好啊!我们就听阿媛的,以后,不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了。”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可以过上平静,而又平凡的生活了。
日子虽说是苦了一些,但是一家人能够朝夕相处,就是最大的幸福。
就在这年的九月份,也就是1952年壬辰年的阴历九月份。月儿又生下了第二个男孩,她亲自为他起了名字,叫勇震。
就在勇震刚满月的时候。月儿的四舅景瑞到石家庄市来,看望他的妹妹周景云。通过景云才知道,月儿刚生了一个儿子,就急忙过来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