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邹平中初中部李明老师的课,上同样一节课,他的水平要远远超过我。在自叹不如的同时,更要潜心研究,虚心学习。
我一直都想超越既定的课堂模式,打破教材的设定,而又能使得所要传授的知识浑然一体,流畅自然。我觉得这种打破常规,跳出旧框的想法,容易出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只可惜光有想法,没想出新颖而又满意的教学思路来,无奈放弃。
刘明老师的课,就把曾经盘旋在我脑际的想法,真实、自然、贴切地呈现出来。我由衷的佩服,名师不愧为名师,不是我一直怀疑的浪得虚名。
一位老师的上课水平高不高,能轻易又直接的反映出老师的个人教学素质,最重要的还有读书多不多。
读书多的人,气质高雅自不必说,谈吐举指都非同凡响。一位老师读书多了,有丰沛渊博的知识支撑,课堂就自然饱满有深度。
刘明老师在选取材料这点上,做到了有趣,有料,既切合教材知识点,又最大程度点燃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们热情高涨,能够超越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做到自发迫切的积极思考,努力寻求答案。而老师的及时点拨和警语,能让学生的思路和回答收放自如,犹如手中的风筝线,一切尽在掌握中。
除了有趣有料,格调还高,比如善于观察的环节,用了两段视频,都是国外专门为检测观察力拍摄的,准确而又妙趣横生。难易适度,百分之六十的同学,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能够得出部分结论,而真实的结论又超出想象,让观看者唏嘘不已。达到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的效果。
再比如,同样是考察想象力的图片,我选取的是大圆套小圆,这个例子太老套了,已经被无数人用过了,自然没有什么亮点,并且又过于简单,几乎所有同学能想到一二。并且也没有什么可拓展的空间。而刘明老师选取了一副看起来很奇怪的图片,反正我没见过。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什么,需要加上想象力,才能有所发现。在同学们上台一一展示过后,当大家都觉得还真是这样艾,他想象的还真合情合理。刘明老师却揭晓出更多深刻和有意味的结论:成年人看到的是什么,中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又看到了什么。得出警示,我们的想象力,正在被既定的知识或者环境所侵蚀,如同《小王子》中的大人们,丧失了想象力,什么都要解释。
求异思维是我苦于不知如何处理的部分,深了容易讲不清楚,浅了又怕流于形式。需要一个典型的材料,细致的把概念以及方法同时传达出来。刘老师选取的“唇枪舌战――光波说还是光粒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解决环节中的要点,这个材料还有很多妙用。这是科学界不是为常人所孰知的观点博弈赛,选取它,新颖是一定的了,关键还普及了同学们一项科学认知。很多时候我们对过于尖端的东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通过这个材料,我们会对一个科学事实了解到更多背后的故事。
同时这个材料又蕴含了另外所要讲的要点: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有深厚的知识做铺垫和科学实验做依据。这样的材料一石三鸟,又浑然一体,自然流畅,可谓妙不可言!
在细节的处理上,刘老师做的也很到位。比如见微知著,我直接忽略过去。当时也想过解释一下,但最终还是含糊过去。但我能断定,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明白这个词语的用意的。刘老师用纣王的叔叔箕子,观察到纣王用象牙筷子,推断他的结局。得出对见微知著的理解:看到现象,能明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能推断出现象的发展。比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这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课堂,最终离不开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灵活头脑离不开。最终都要落脚于读书上。平时一定多读书,多锻炼思维,还要有一颗风趣幽默的心,沉淀自己,贴近学生,潜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