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小枕头》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我带孩子们读时,能感觉到他们对这种新奇的表达有感觉。读完后,我问有没有同学可以现场仿照说。问过后,我有点自责,觉得有点难,就自己编了一个:“一5班的课桌是可怜的画板,周一到周五,小朋友会在它脸上刺青,周末,它们躲在教室里,捂着脸,痛哭!”没想到,孩子们竟然鼓掌,有几个还拿橡皮擦桌面。
郭臣曦举手说:“西瓜,西瓜是会疼痛的皮球,人们拦腰切开,还说,真甜!真甜!”
从前……
《树和喜鹊》以“从前”开头,我问孩子们在哪见过这两个字?“故事里!”自然不难猜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开始,是孤单的。我让孩子们猜结尾,他们都说,结尾是开心的。从《丑小鸭》到《灰姑娘》再到宫西达也恐龙系列,孩子们发现这些文本里共同的起点和终点。
孤单
陆姝谌读一二自然段时,有代入感。我问她怎么读得这么好?她说:“我想起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很害怕,很孤单,然后再读,就能读好!”来,我们一起试试陆姝谌的读书方法。
很……
孩子们用“很”造句时,开始了互相欣赏模式。“陆姝谌很棒!”“刘芯辰很听话!”当张鸿誉举手说:“张远航表现得很好!”时,我请张远航也夸夸张鸿誉,张远航看着绷直身体端坐等待表扬的张鸿誉,慢慢地严谨地说:“张鸿誉现在表现得很棒!”
幽默背后
听管建刚老师讲座时,一次次笑岔气。幽默背后,有对儿童的尊重,有对语言的痴迷,有对规则的反叛,更重要的是独立的精神。模式化的教育,培养出“模子”,但真正的精英是“异类”,创新需要这些“异类”,能历经十几年的模式化教育,保有自己独立精神的,必定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