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网络上有人评价这部话剧:“只有四个人的演出却要比千军万马的巨作更震撼人心。”日本的作品,有时候不得不叹服他们对人性、伦理以及边界与法律关系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比《罗生门》更值得一看的作品。《罗生门》们中有一个“隐形”的法官,他站在镜头的位置,让人物直接面向观众。而在《大正四谷怪谈》中,只是呈现,没有任何审判。而这,才是最考验人的。
《大正四谷怪谈》这部话剧,是大三时候在学校看的。
因为讨厌先入为主,所以观看之前没有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所以是一边看一边慢慢捋清了情节内容,也慢慢对主题有了一些了解。
从舞台布景来说,很精简:三扇门(为了表现“大正时代信息充斥、混乱的状态,剧社成员辛苦地将舞台的三面都贴上了报纸,舞台地面也铺满了报纸)。
演员阵容上来看,也很简单,仅仅四个人。阿岩、伊右门卫、直助和阿袖。
然而剧本文本本身的深度与张力是极大的,所以对演员的要求很严苛。不得不说,演员都很棒,表达比较到位。当然,我没有看其他版本的,没有什么太多比较或者评价。还是说说这个话剧呈现的文本本身。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大正时期。
就情节来说,人物关系并不复杂。
先是阿岩和伊右卫门,他们相爱。但在爱情中却有许多的痛苦:伊右卫门 杀了阿岩的父亲 ,但爱让阿岩忘掉了这份痛苦;伊右卫门放荡不羁,四处风流,在外面找女人,后来甚至因此而杀了阿岩。在生前,阿岩为了养家出卖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名娼妇,但他们的感情依旧很好。
阿袖和直助本是亲兄妹,因为小时候的一场洪水灾害让家里陷入困境,无奈之下直助和阿袖的父亲将阿袖买给了阿岩家做养女。 那时直助13岁,阿袖2岁多。后来直助来到阿岩家做佣人,又看到了阿袖并深深爱上了阿袖,但这种爱一直是默默的 ,因为阿袖有一位多病的丈夫。
为了养活丈夫和家庭,阿袖也成为了一名出卖身体的娼妇,靠牵男人的衣袖来挣钱。阿袖无奈之下找到直助让直助买自己一夜,并给她钱,直助犹豫了很久答应了。结果被伊右卫门撞破,直助便杀掉了阿袖的丈夫。
后来阿袖和直助相依相靠,感情越来越深。他们甚至想着去私奔。但在私奔前夕却被伊右卫门知晓并道明了直助和阿袖的关系, 阿袖痛苦自杀。
从我个人的一些阅读和看剧体验来说,看到这里我基本上已经猜到了结局。果不其然,后来直助杀死了伊右卫门,实现了阿袖的心愿,也让阿岩和伊右卫门得以在地狱相聚。
伊右卫门是一个“寂寞的孩子”,他分裂矛盾,可恨又可怜,似乎总是让他人不能痛快地生活,然而他的不羁背后是他自己深深的痛:母亲风流多情,并离家出走,父亲早逝。本是贵族士子一般的他却精神落魄,充满迷茫。
我感觉如果从弗氏的角度来看, 他可能有一种自己痛苦也不让他人好过的变态心理,心理已经被扭曲。温柔美丽的阿岩给不了他精神的滋润,只是默默地做他身边“一个方便的女人”。然而,他们深爱对方。
再来看阿岩对伊右卫门的爱,是一种默默付出,不计回报式的。从弗氏角度来说,有可能是一种母性的爱。阿岩初识伊右卫门时只有十几岁,小伊右卫门只有几岁。他们之间差了整整十岁。在阿岩20岁的时候她就成为了伊右卫门的妻子。
在阿岩与伊右卫门的相处中,阿岩为了伊右卫门付出了所有。甚至连伊右卫门杀死了她,她的鬼魂还回来找伊右卫门,诉说自己的思念和对伊右卫门的爱。
我想这也是不符合一般情感的地方,从伊右卫门杀死了她的父亲她选择了原谅,到伊右卫门在外面风流浪荡和其他女人鬼混她知情却毫不生气,再到伊右门卫杀了她她却一点也没有怨言。这用世俗的眼光看来是不合理的,然后这个剧中却偏偏合情合理。
因为这个剧本不曾出现过一点儿法律审判的色彩或者痕迹,它探究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而非对与错。不过也有可能阿岩这个角色是男性作家心理的完美尤物,谁又知道呢?
再看阿袖与直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没有错,他们又都错了。没错是因为他们勇敢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错误的是他们是亲兄妹。血缘的羁绊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罪恶。或许这里显露了一点世俗法理的内容。
而让直助痛苦的恰恰是他爱上的人和爱他的那个人之间,有着最深的爱和最深的罪恶。他为杀死父亲而恐惧痛苦,为妹妹离散而痛苦,为阿岩的死而痛苦,为杀死阿袖的丈夫而负疚,然而真正使他痛苦的是阿袖是——他的亲妹妹。这种痛苦来自于他内心深处,而不是外界付诸于他的压力或者谴责。
阿袖死在了她最幸福也最痛苦的时刻。她已经和直助做好了私奔的准备,已经规划好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却偏偏听到了真相,内容的痛苦与煎熬可想而知。 本以为绝望的生活终于有了希望,却原来希望背后是罪恶。
总的来说,整个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展现了每个人物内心深处最典型最隐秘的痛苦。而让它得以实现的手段就是没有任何司法或者规则站出来说话,进行审判和终极的是人内心的道德。
所以他们最后都一个个死去,只留下了直助,这是最好的结局。
记忆最深刻的场景之一是直助最后平静下来之后走向舞台深处(隐喻着他走向以后的生活),回头看了一眼观众席(隐喻过去的生活),这一眼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恋,但更多的是对过去的一种放下。因为只有这样,生活方能继续。
所以直助在之前很多次大声说“忘了吧,忘了吧,忘了吧”。他想要解脱却怎么也解脱不了,终于最悲惨的结局到来,他也不得不把自己解脱出来了。
我感觉这样精彩的一部剧即便是抽掉了大正时期这个背景,单从爱与恨,善与恶这个角度出发,也是很有深度的。
善恶难两清,爱恨难两全。
不论伊右卫门明明深爱着阿岩却杀死了她的父亲,然后又杀死了阿岩;还是直助明知自己爱上的和买下一晚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而选择了隐瞒不说,想要隐瞒着妹妹阿秀更想瞒着自己把这份爱继续下去;还是阿袖为了报恩让直助杀死伊右卫门让他到地狱陪伴孤独寂寞的阿岩……
一切都没有办法一清二楚地加以裁决。
从心理角度而非道德审判或者法律审判角度来裁决,是这个剧本最能触动我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这个剧本在表演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阴阳两界统一起来,让死去的人可以和活着的人相聚,对话。可是它依靠的是活着的人的思念和记忆。
一旦死去的人被活着的人忘记,他们就无法再见面。
这也是阿袖让直助杀死伊右卫门的原因。而这种做法也是无法从现世的法规出发去审判,这也契合了前面一点。
这两大极其突出的原则,使这部剧颇为惊奇,而这部剧也是我目前有限的戏剧观看经历里最精彩的了。
我是夕子,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