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立秋已过却愈发炎热,不容易走出雨天的阴霾,却一头跌入盛夏的眩晕中。
雨季后的阳光格外珍贵,假日里三两好友驾车外出兜风,去沙滩、去海边,试图寻觅夏日酣畅淋漓的自然光影。傍晚来到一家酒吧,灯红酒绿间放纵着白日里未能挣脱的荷尔蒙。
晚归时,坐在车内半睡半醒地看着窗外,都市的夜晚并不漆黑,粉色的霓虹灯影在空气的折射中,涂满半边天的红晕,眼前的车流则呼啸而过,恍惚间就像时空穿梭的幻影,回到似曾相识的往昔年代。
一切美好却又短暂,过不了多久真正入了秋,便会有丝丝冷意,再也嗅不到夏日的气息,只有在八月,你才方能抓住这夏天的尾巴,肆意挥洒都市的奇想迤逦。
这番景象像极了City Pop的梦幻世界:迷人的都市气息,恣意畅然,都市的夏日BGM只属于City Pop。
不如就在今晚,我们来进入City Pop的世界,只要插上耳机,响起City Pop的旋律,这个城市和夜晚都属于你。
1、梦回昭和:都市丽人的生活配乐
说起City Pop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在近十年衍生出一大波复古潮流文化 ,比如蒸汽波、比如怀旧影视、再比如近年大火的落日飞车。
热带绿植、蓝色大海、梦幻沙滩、复古飞车,再来一点怀旧的失真、轻松写意的假日风,这便是不少人对于City Pop的初体验。
City Pop起源于日本昭和时代的黄金时期,彼时日本经济蓬勃发展,繁华光景刺激着每一个人的感官,而开放的环境则涌入大量现代文化艺术日本,催生出City Pop文化。
1970年的东京
在那个年代,City Pop更像是一场被时代推动所产生的集体式成长,因为一大批的音乐人都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
战后的日本以美国榜样,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吸纳了很多新潮文化。
尤其是驻日美军和众多的旅美日本人,推波助澜地传播了相当多的现代流行文化。虽然日本摇滚在当时仍停留在英文翻唱的阶段,但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于是一批新日本公民应运而生,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有着更现代的思想与审美。
弘兼宪史短篇集《热狗狂想曲》的描写
他们长大后恰逢“古き良き時代”(逝去的美好时代),日本在上一辈人的努力下纵身一跃成为经济大国,物质生活极其富饶。
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心,经济无忧,有车有房,还有立体声音响,他们似乎站在世界之巅,享受着最好的生活标准。
日本80年代可口可乐广告中青春洋溢的年轻人
这批从小听着现代流行乐长大的年轻人,并不喜欢传统的苦情民谣,而纯粹的西方流行乐又不能够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他们需要新生活方式的配乐。
于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开始探索自己的时代音乐。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日本早已建立起成熟的现代音乐教育体制,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将Jazz、Funk、Disco、New Wave融入传统民歌和摇滚乐中,创造出独具一格City Pop曲风。
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细野晴臣和山下达郎。
细野晴臣
山下达郎
2、起源与发展:年轻人的夏日革命
细野晴臣出生于战后的东京,家庭并不算富裕,但是成长环境却十分自由,外祖父是钢琴调音师,常会拿现代流行音乐来给他听。初中时,他开始疯狂痴迷于摇滚乐。
1969年,他和大泷咏一、松本隆和铃木茂组成了摇滚乐队Happy End,彼时的日本摇滚乐还停留在翻唱英文摇滚乐的阶段,Happy End冲破陈规,试图打破乐坛中肆意模仿的风气。
1970年,Happy End发布了同名专辑《Happy End》,专辑诞生了第一首日语摇滚歌曲——《春よ来い》:
虽然此时Happy End还没有明显的City Pop影子,但是他们开创性的日语摇滚创作方式,对后来的日本乐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3年,但因为种种矛盾,Happy End解散。不久后,细野晴臣和吉他手铃木茂继续组建了乐队Caramel Mama,后来改名为Tin Pan Alley。
他们的音乐融了Fusion、Bossa Nova等爵士风格,有了City Pop 的雏形:海浪、冒险,与自然的气息。
但Tin Pan Alley更像一个音乐制作团队而非乐队,乐队创作发行自己的专辑,却还以支援各类的歌手表演为主。
70年代末出道的一大批歌手都曾和他们有过合作。
小坂忠、吉田美奈子、大贯妙子、矢野显子、南佳孝,这些音乐人都和Tin Pan Alley有着深厚连结。在他们的影响下,大家逐步发展出一种轻松而惬意的音乐氛围。
与此同时,年仅20岁的山下达郎、大贯妙子和一众朋友也组建了乐队Sugar Babe,在Happy End解散演唱会上,Sugar Babe作为伴奏乐队而崭露头角。
山下达郎要比细野晴臣小六岁,同样在东京长大,中学时开始收听电台播放的现代音乐,开始了音乐的启蒙。
在他主导下的Sugar Babe纳入了Boogie、Funk、合唱等元素,作出独具特色的融合性音乐:
但在当时这是乐坛另类,与当时颇为流行的的民谣风、硬摇滚相冲突而未能走红,甚至还受到了不少批评和诽谤。
乐队发行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唱片《Songs》,这张专辑在当时前卫十足,不过时代似乎还未准备好迎接它,超前的作品并未受到认可。
可以说,正是70年代中期以细野晴臣为主的Tin Pan Alley和山下达浪的Sugar Babe创造了City Pop。
巧合的是,1976年两只乐队都不约而同地解散了,Tin Pan Alley由于成员的忙碌各奔东西,而Sugar Babe在仅发行一张单曲与专辑后,随着所属唱片公司ELEC Records倒闭而解散。
大贯妙子开始了自己的独唱生涯,有别于Sugar Babe时的夏日气息,单飞后的她曲调冷冽,歌声澄澈,格外迷人。
而山下达郎则连发两张个人专辑《Circus Town》和《Spacy》出道,将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音乐继续下去。
1978年,细野晴臣又和坂本龙一、高桥幸宏组建了的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黄色魔术管弦乐队),开创了日本电子流行时代,带动了合成器音乐在日本的迅速普及。
就这样,在一众年轻音乐人的推波助澜下,轻松写意的城市之风在70年代的日本乐坛初露锋芒,但是 City Pop真正的大红大紫,却是在崭新的80年代。
1980年,山下达郎发行专辑《Ride On Time》,一举登顶Oricon公信榜榜首。正式开启了City Pop的时代。
通过这张专辑,山下达郎在词曲上定义了City Pop,将飞车、海滩、椰子树等元素融于词曲之中,配合强烈的Funk/Disco节拍,谱写出一幅清爽快意的夏日风采,奠定了City Pop的基本印象:
同年,山下达郎后来的妻子竹内玛莉亚也发布了《Love Songs》,凭借一首《不思議なピーチパイ》(不可思议的桃子派)大卖。
1981年,寺尾聪发行专辑《Reflections》和单曲《ルビーの指環》(红宝石戒指)双双夺得Oricon公信榜的专辑年榜冠军、单曲年榜冠军,拿下日本三大音乐奖项的大赏,将City Pop推上了日本乐坛的主流。
《红宝石戒指》中孤独冷峻的成年男性气质一度风靡万千少男少女:
同年,Happy End的另一位主唱、吉他手大泷咏一发行专辑《A Long Vacation》,更是定义了后来的City pop专辑设计。
永井博设计的专辑封面与歌曲内容相得益彰,蓝天、泳池、棕榈树、直接的高对比度,这样封面设计后来成为City Pop 的标配。
重要的是,这一批City Pop音乐人大多本身就是作曲家和制作人,有着极强的创作能力,他们除了发布个人专辑,还会为很多歌手写歌制作专辑。
就这样,从接下来的1982年开始,City Pop音乐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大批歌手参与到City Pop潮流中来,无论是歌曲氛围,还是封面设计都迎合了这股潮流。
比如角松敏生、黑住宪五、佐藤博、菊池桃子、稻垣润一、衫山清贵、松冈直也等等,而像松田圣子、药师丸博子、菊池桃子一类的偶像也开始跟随潮流。
菊池桃子
City Pop也因为汽车音响技术而普及,80年代中期汽车音响开始支持播放磁带与CD,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旅途中播放喜爱的音乐。
就这样,从1980年开始的整整十年,City Pop曲风成为了日本乐坛最为耀眼的明星。
虽然City Pop并不是在当时唯一流行的风向,但是对于这些有钱有时间的年轻人来说,这正是他们所需要音乐。在都市年轻人的圈子内,City Pop成为了最舒适的BGM。
值得一提的是,City Pop其实不能够称为一种音乐风格,它不是严格的流派术语,而是一个广泛的氛围分类,是对于日本7、80年代一类音乐风格的统称,许多被贴上“City Pop”标签的音乐人风格却迥然不同。
总的来说,80年代的City Pop大体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以海滩、老爷车、棕榈叶为视觉印象的日间派,而另外一种,则是以霓虹灯、奢靡夜间、灯红酒绿为主的夜间派。
日间派夏日风City Pop会营造出一种海岸与沙滩的假日感,融合R&B、Funk、New Wave 、Jazz等曲风,着重突出鼓机、合成器、Funk的律动节奏,还有着跳动的BASS Line、Jazz风的吉他演奏。
而夜间派都市风则以演歌、传统歌谣、摇滚乐为基调,加入R&B、Synth-Pop、Disco、Funk等元素,以东京夜生活为主,描绘出猎奇的夜都市感,是跳舞和外出兜风的最佳配乐。
它们在也在侧面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耀眼夺目的霓虹灯,喧嚣的人群,放浪的私生活,在夏日晚风吹拂之下,开着飞驰的跑车享受假日的快感......
这就是孕育City Pop的环境,经济繁荣下的年轻人听着巴适无比的音乐,享受着生活中的悠闲与乐观。
不幸的是,属于City Pop的时代美好而短暂,像所有美好事物的一样,不久后,City Pop时代与日本瞬息万变的经济一起结束了。
3、衰落与回潮:泡沫还是未来?
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1990年8月,股票暴跌,金融的崩溃让日本进入“失われた10年”(失去的十年)。
City Pop也盛极而衰,虽然山下达郎、细野晴臣、大泷咏一等老派音乐人还持续着创作,可是主流已不再将目光聚集于City Pop,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偶像和乐队。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已经从长达十年的梦幻中醒来,变成了一个不那么乐观的现实世界。
金钱买不到幸福,但是80年代的日本音乐却实实在在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收入无忧、纵情享乐、大房子、没有烦恼,用柔和如同绸缎般温柔的声波裹挟你的耳朵,你几乎可以听到时代的轻声耳语:“别担心,去玩吧,一切都很好。”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遇到了一个与父辈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不再无忧无虑,他们时常为生活和存在而烦恼,当然无忧无虑的City Pop也不再能够成为新时代的BGM。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City Pop在90年代的退潮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的崩溃。
90年代后,电子、嘻哈乐风潮逐渐兴起,构成City Pop的Funk、Fusion、Disco、Boogie等风格已不再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弄潮儿,这是音乐演化的更新迭代。
不过,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City Pop还能在今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现如今音乐愈发多样化,风格分界线逐渐消失,各类型音乐交流融合,明确的边界分类逐渐模糊,早在三十年前就做到这点的City Pop自然会为人所关注。
City pop将现代音乐风格重塑为新的氛围音乐,跳脱出单一的风格化限制,为场景、氛围、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创作,并且打上了独有时代的烙印。
大概从十余年前开始,人们从蒸汽波、怀旧影视中,开始找寻对往昔的记忆,City Pop重回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在唱片店试图淘到一张印有海浪、沙滩与老爷车的唱片。
虽然City Pop的时代已经过去许久,但是对于那些出生在千禧年前后的年轻人来说,第一次听到City Pop却多少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据说这是因为City Pop当年伴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输出到世界各地,成为千禧一代的童年伴奏,他们长大后都开始追寻这种存在于童年印象中音乐。
其实无论繁荣亦或是萧条,City Pop的乐观主义从未远去,不少人在在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保有一份纯洁的乐观:活在当下,享受时光,期待着不断创新的未来。
就像山下达郎在《Ride On Time》的《Daydream》中唱的那样:
Daydream UH
Daydream 你如若沉入梦中
就能看见
喷雾描绘出彩虹色的舞步”
-To Be Contiued-
浣熊唱片将在八月开展为期一整个月的City Pop夏日主题,下期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位City Pop艺术家,如果你很喜欢City Pop,对于它如果你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和经历,或者有独到的看法,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和City Pop的故事,我们将在后续做一次线上的分享活动,并选出一则送出一张神秘夏日黑胶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