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真有贤德啊,颜回。一盒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别人禁受不住那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真有贤德啊,颜回。
记:“乐”在这里虽然并不脱离感性,不脱离心理,仍是一种快乐;但这快乐已经是一种经由道德而达到的超道德的稳定“境界“。忧、烦、畏于儒学均仍执着于此际人生,拥有具体内容。从而“忧”而思,而学,也才有“智”,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后达到“乐”的境界。
6.12
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冉有说:不是不喜欢你的思想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力量不够,走到半路才会停住。你现在是画定界线不上路。
记:以力量不够作懒惰托词。此盖言立志之重要。
6.13
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士大夫的儒者,不要做老百姓的巫师。
记:子夏规模狭隘,盖未免过于拘谨,故圣人进之以远大。子夏之学,或谨密有余,而宏大不足,然终不免于小人儒之讥矣。
6.14
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子游做武城地方的官长。孔子问:你得到什么人才吗?子游答到:有个人叫澹台灭明,做事不抄小路;不是公事,从来不到我的办公室来。
记:好像是对今天的抄小路走后门而讲。两千年后犹有用,可见由来久矣。依靠个体的道德修养,维持社会正义,亦难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