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很困”的一点经验
自从前段时间决定每天写一篇文章之后,作息也渐渐变好了。
早上早起,吃完饭写篇文章,再做其他事。
起得早,午间就困,睡一会儿,晚上睡的也早了。
由早上行动,带动早起早睡,进而健康作息嘛。
但今天差点向困意投降…
实在是太困了…
在今天之前,我觉得每天写一篇文章不难啊!
坚持每天写、坚持个一百天两百天的,应该不难啊!
好吧,结果今天差点就没起来…
实在是太困了…
借此我总结了一点经验,说给大家参考一下~
①我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能在状态优秀的时候,高估自己的能力。
不能因为我们白天十分精神,就觉得每天都能早起。
因为人在困倦状态下,是没有精神的…
在状态优秀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很有精神、我们干劲十足。
通常我们还觉得,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能做到一切事情!
这是认知错误。
我们在状态优秀的条件下,做出了判断,比如能早起床。
这个“早起床”的判断,建立在“状态优秀”的条件下。
换句话说,如果状态改变了,“早起床”这件事可能就做不到了。
如果状态一般呢?起床是否会有不少阻力?
如果状态很差呢?起床的阻力是否会巨大?
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②我们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状态极为优秀的时候,通常情绪高昂,激昂慷慨。
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我们什么都做得到…
于是,我们制定了许多宏伟目标…
但是,状态极为优秀的时候,毕竟是少数。
状态平稳、甚至是平稳偏下,才是我们的日常…
于是,我们在状态激昂之下制定了宏伟计划,却死于日常的平淡。
我们在状态优秀的时候,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状态较差的时候,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只有在状态平稳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根据情况的变化,应当时常调整自己的判断,这样才不会过于高估,也不会过于低估。
③困倦时候的行动与节奏
写到这里,我还是很困…
像什么活动几下、喝点凉水,都阻止不了我这股困意…
原本想要直接躺下睡会儿了,先不做事了。
但我又一想,觉得“很困”、“不想坚持”这件事,能写一篇文章。
于是,我强忍困意,坐在电脑前慢慢的想、慢慢的写。
其实也不是很困,但这种连绵的困倦感,似乎拥有劝降卸甲之力,我差点就缴械投降了…
一边写文章,一边又有了新的感慨。
尽管困意存在、困倦长存,行动依旧是抵抗它的好方法。
依旧很困,但文章已经写了,事已经做了。
现在依然很困,却不是那么要紧了。
所谓万事开头难嘛。
当你很困的时候,你可能因为倦意而产生“好想躺下…不如就躺下吧…”的念头。
这种时候,去做一件持续的事,比如我,是写文。
你可以去做你的爱好事情,也可以是工作上的准备。
总之,去做事,别闲着!
当你行动了,你就会慢慢的进入节奏,因为你本身是习惯做这些事的。
你依然困,但已经不是那么想睡觉了,你依然困,但你同时也在做事。
这是一种“节奏”。
利用好这种“行动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去对抗自己的困意。
④承认自己的状态,但不要理它
当我们遇到一些情况,比如很困,比如不想做事。
我们应该做的,是承认自己的情况。
承认自己很困,承认自己不想做事。
然后,去做事。
承认它,承认自己的情况,但不要顺从自己的想法。
很困、想睡,我也知道我很困、很想睡。
你也知道你有时候很困、很想睡。
但我们不要去做这件事。
我们只需要“意识到”就可以了。
我们不需要“抵抗它”。
我们知道自己困、想睡觉,但我们不去抵抗它。
因为“抵抗困意”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这种行动会消耗你的能量,容易让你陷入更困的状态。
如果我们直接去做事、去行动,情况就会好很多。
因为大脑知道“要做事”,你一旦去做事了,它会进入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很困,但大脑也会进入做事的节奏。
一边困、一边做事,过了一会儿,就不困了。
就是这么奇妙。
写到这里,我已经不太困了。
但依然感觉疲惫,可能是因为最近睡眠不是很规律。
我决定去休息一下。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该做事的时候,可以直接行动、无视困意。
因为你只是很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你只是有“想睡觉”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在困的同时,又发觉自己很疲惫。
那我建议还是做一些适当的休息。
毕竟身体的健康始终是首位,没必要为了“坚持”而强行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