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上海迈士顿教练商学院完成交叉创新思维学习,下课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而仅仅意味着打开一扇新的门,探进半个身子,瞧了瞧门里世界的风景,但是否有愿意深入其中探索,那就需要冒险和勇气。
这门课的学习,其实早在2月7日开始组队读《美第奇效应》和《创新者的窘境》两本书就已经开始,虽然囫囵吞枣把两本书读完一遍,也写了近8000字的读书笔记,但脑子还是模糊一片。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上完课老师又扔了5本书出来,让我们继续去读,我想这也不是结束,而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天能否超过师傅,就要看付出的努力是否足够。
言归正传,还是来聊聊这两天的课,两天的内容分两部分,分别是训练创新思维和触摸创新成果,逻辑非常务实,这也是《美第奇效应》一书强调的创新不能止步于思,而是要办它实践出不来,更直接的说,没有被实践出来的创新都不能叫做创新。
如何训练创新思维呢?三步走,一是重构信念,把“不可能”、“不行”、“疯了吧”等之类扔掉,而是带着“试试看”、“有机会”、“万一”等去看一切,把挑战转换为机会;二是跳出思维壁垒,过去的一切往往都会成为创新的壁垒,需要放眼未来,用好奇心和想象力去营建创新的环境;三是创新思维很关键的一步,发现交叉点,这也是迈向创新成果重要桥梁,在这里就要大胆去想象和跨界碰撞,课程配备的交叉卡让我们能很好的尝试,比如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伙伴觉得可以把游戏设计和预防吸烟相结合——拯救双肺的游戏。针对该课程,我想到是否可以把该课程用于老年人群体,一是在预防老年人痴呆上;二是赋能老年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接下来,也是重中之重,如何拿到创新成果?当然两天学习结束是不可能带着创新结果走的,但可以带走方法和工具——BUT模型、十大创新领域和创新提案。BUT模型分别指商业模式、用户和技术三个方向的创新,当然最成功的创新是需要在这三个“圆”上交叉区域,或者说这将能把创新想法转化为创新成果。创新的十个领域是一个细分分析框架,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五维或交叉创新,通过去对标现有市场类似的产品或服务,找到低点,即创新的机会。创新提案就是要去面对被确认的创新机会,去分析、拓展交叉创新点、形成交叉创新方案和行动计划,这里就是熟悉的教练技术,这也是这门课程要助力学员要发展的另一个技能——创新教练。
两天的课程有不少环节体验感非常不错,各种卡片、大小“游戏”和“脑力测试”,尤其是沙盘、登峰造极、海上遇险等让人印象深刻,都能创建非常好的自我觉察以及团队共创。虽然和79位同学两天共学之旅匆匆而过,但我带回了满满的创新能量,似乎它让我更接近我的生命激情所在。近十二载,我都在社会公益领域里探索,面对数不清的社会问题,但有效的解决方案很鲜见。近年来,社会创新概念很热,但创新成果能看见的很少。我想,是否这个方向上深入探索,不仅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公益伙伴认识创新思维,更重要地是可以去给小公益机构做创新教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协助他们拿到创新成果,让社会效益能真正被看见。
此时此刻,凌晨一点,满脑子都是可以去做的事情,接下来每一天,都令人期待。
晚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