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红霞
第十三章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是最彷徨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后来将要发生什么,会顾虑重重,生怕那一脚踏出去后会万劫不复,最难迈的就是这第一步。然而,当那第一步迈出去之后,接下来发生什么都不再害怕了。
香梅就是这样的过程,她思前想后,觉得这一脚踏出去,就像是跟人世间做出诀别,她艰难的有了这个想法,又艰难的真正实施。
她首先想到的是,去了那里,就要住在那里,这些物品怎么办?常证师父说了,在庙里吃住,但不能穿外面的衣服,既然有心出家,就要遵守庙里的规矩。
香梅望着这一点一滴,这些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点点挣回来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用途,现在要把它们都舍弃吗?想到这个,香梅心里很不舍,它们都像伙伴一样,一直跟随着她,香梅都对它们有了很深的感情,可是自己现在要去的地方,是用不着它们的。香梅想了一下,决定带到庙里,若是有人需要,就送给她吧!
当香梅站在大雄宝殿,观望着面前的菩萨像时,她好像一个流浪了很久的孩子终于回到了家,终于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回到了亲人的怀抱一样,她泪如雨下,拼命的哭泣,怎么也止不住!她激动万分,感慨万千:“或许这就是灵魂的家园,这就是‘家’!”她太渴望“家”了!她在这里有了归宿感!
香梅被安排去管理客房。客房有两层楼,一排11间,一件里面有三张床,做会的时候,香客就蜂拥而至,一住就是好几天,她们走后,所有的物品就要清洗一遍。香梅每天早上跟着一起做早课,吃过早饭,就拆被子洗被子晒被子,老式的被子需要缝钉,香梅就铺好木板做工作台,一天又拆又洗又钉的完成20床被子,庙里的人都非常惊讶香梅的能干,他们纷纷赞叹起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能干的人,这么会做事情,动作又快,还井井有条,做出来的事情有鼻子有眼,漂漂亮亮的。”他们哪里知道,香梅从小就做这些活,现在走到这里来,是被命运逼迫无奈呢!她拼命的做事,不辞劳苦,是为了赎前世的罪过呢!
奇怪的是,香梅自从到了这里,也许是住在了楼上不潮湿了,也许是药物的作用,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下,她的手不仅没有变的更加严重,反而奇迹般的好了,双手和双腿的形状,和功能都恢复了正常!这令香梅惊喜万分,她这时才明白,自己真的是不能住潮湿的环境!原来那之前的每次发作,都是因为潮湿的原因!
庙里看到香梅稳重的做人,踏实的做事,谨言慎语,修持也精进,来了四个月,已经快背会楞严咒,其他的小咒和经文更是早早会背诵,对她甚为满意与信任,晚上的时候,收功德箱也放心的安排她跟另外一个居士去收了。
读《心经》,当读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时,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好像在心里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户。
她认为,生活是有许多艰难和不幸,但是人的心里一旦有了苦,就加重了生活的苦,我们为什么不把苦难的日子过得有趣一点,以此来减轻生活之重和之苦呢,那么,心态是重要的,你心里的想法,会直接影响到你对事物的好恶印象。
香梅没有像庙里其他人那样机械的念经,愚昧的相信那流传下来的传统,她不跟着他们认同女性卑贱的观念,人们讲究尊敬母亲,那么母亲不是由女人而来吗?为什么母亲能够得到尊重,而女人就不能,就被认为是有罪的呢?她认为这个是糟粕。
还有,她也不认为学佛是为了修来世,她认为学习佛法,是为了学习那里面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智慧,以来解答人生遇到的困惑,学习佛法,是为了使灵魂获得安宁,和懂得怎样安详的去生活。其实,人生既是一场修行,无论喜与乐。
一个傍晚,香梅又和搭档一起去收功德箱里的钱,通常都是香梅开锁,搭档往口袋里装钱,今天也是同样,今天是初一的缘故,功德箱里有多张100元面额的大票,这搭档是主持师父的亲眷,她看香梅在庙里,一直不声不响的,胆子就大起来,她用了一个小动作,飞快的把一张100元钞票卷起来,塞进鞋子里,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她的行为都被香梅看在了眼里,香梅是不会说出去,但是在心里却有了想法。
她想:“这个人在庙里都待了十多年了,还有这样的行为,那所受的熏陶哪里去了?他们都是怎么学的呢?没有虔诚吗?这些钱是大众对出家人的供养,是委托他们为大众在佛面前,虔诚修行,好再度化苍生的,本就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还要私藏这些钱做什么呢?这不是五戒里的‘贪’吗?”
她一下子反感起来,再加上庙里服务的居士之间,发生的争权夺利,和错乱的男女关系,更加让她感到,原来世上并无清净之地,这一切都像《十日谈》里描绘的一样,并不比外面的世界干净多少,她明白了,修行在哪里都可以进行,并不一定非要呆在这个环境里,她心里又活动起来,难道自己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一辈子吗?看看这里发生的事情,同样有着世俗间的人际纷争,这和外面有什么两样呢?与其在这里如此不自由的修行,不如回到尘世,自己养活自己的修行,那样会比在这里更加功德大,因为在这里受人供养,所修持的功德要分给别人一半,要是回到尘世,就不相欠别人的了。现在她的病情已经好转,完成了来此的历史使命,现在可以出去工作了。于是,香梅向庙里的师父提出了离开这里。
庙里一听说她要走了,全部受到惊动,香梅在这里,一个人做了3个人的活,使得之前做这个工作的那3个人都整天无所事事,清闲无比,如果她走了,那些工作势必又要落到她们头上,于是,她们着急起来,都来劝阻香梅不要走。
主持的其他亲眷,和所有的师父,也都来劝阻香梅,她们说:
“你本意是来出家修行的,现在半途而废,回转尘世,会加重罪孽的,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要永远走下去。”
“每一个新来的人,都要经过考验,叫你去做那些活,就是在考验你。”
“主持师父对你很满意,准备过两个月给你下发。”(注:下发是佛教术语,既为剃发的意思。)
香梅回答:
“我对做事情没有意见,这个是应该的,我只是想出去,靠自己养活自己的修行。”
主持见香梅去意已决,就说:
“好吧,随缘吧,希望你到了外面照样精进。”
说完,双手合十,嘴里念叨:
“阿弥陀佛!”
香梅赶忙下跪,主持师父伸出手掌在她头顶触了一下,算作缘尽。
香梅这次出来,心里是不慌张的。
在庙里,一个月有两天休假时间,香梅在休息的时候,会来到街上采购生活物品,就在前天,她刚走到一个车站站立住,就见旁边站着的一个人有些眼熟,她留意的望着那人,感觉很像闵主管,那人发现香梅在打量自己,也看着她,香梅大起胆子走上前去:
“你好,请问你姓闵吗?”
“是啊,我也看你也有些面熟呢!”
“想不到真是闵老师!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找你,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我欠你的200元钱,终于可以还给你了!”
香梅说着,把200元钱恭恭敬敬的递了过来。
香梅尽管非常困难,但是这档口遇到了她一直想找的人,自己再难也不能错过这机会,她认为把钱还了,也就了了一桩心事,心会变轻松。
“真没有想到你还记得这件事情,十年了,我还以为那笔钱算了呢!”
“不会的,那是你的善意,是对我的恩情,我是不会辜负别人的善意的,长久没有遇到你,我还在想着,如果没有还给你,我就替你捐出去,反正我是不会用在自己身上的!”
“你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可以做这个断定。一个人会把十年前的钱还掉,而且还是主动找到我,这要是在另外的人,肯定做不到,今天看到我,肯定要悄悄走开,你要晓得现在有多少人都是借钱赖账不还的,走走走,我们找一个地方吃个饭,也算老朋友相聚。”闵主管没有想到会在10年后,再次跟香梅不期而遇,又见香梅奉还了那200元钱,感动的发出了邀请。
“不,今天我请你吃饭,以表示对你的答谢。”
香梅和闵主管边吃边聊,闵主管已经退休,现在这里帮一个朋友打理工厂,因为家在另外一个区,不便每天回家,便住在了这里。香梅也诉说了自己自从离开纸箱厂后的种种遭遇,闵主管听了唏嘘不已:
“没有想到你遭遇了这么多,这对于身在异乡来的人来说,太不容易了,那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
“唉”
看闵主管问起自己的近况,香梅叹了口气:
“我还是老生病,你知道啊,一生病就不能继续工作,就要失业的!”
“对,是这样,”
闵主管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说法,
“我实在没有办法了,现在庙里的,”
闵主管听到这里,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语气吃惊的说:
“啊,你说什么啊?!你跑那里去干什么啊?你过得不好还还我钱干什么呢?”
“我没有路可走了,无依无靠,又没有固定住所,这么多年来,一直颠沛流离,我抗争过挣扎过,都没有改变,还是年复一年,重复那种生活,没有希望呢,怎么办呢?只有这样子了。而且,还你钱跟这个是两码事,这件事情是我一直搁在心上的心事,钱是一定要还的,我的困难是我的问题,我不能把它变成别人的损失。”
说完,香梅低下了头,闵主管想到香梅到了这个地步,还坚持还掉自己的钱,对香梅越加敬佩,同时,也在心里惋惜不已,他想了一下,说:
“你很年轻,人也长得整整齐齐的,不要灰心,生病和失业的情况,都只是暂时的,那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再说,你的失业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其他,不要为这个所困,你打算走出家这条路,我认为不妥,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不能把自己毁掉,你要有信念,要继续生活下去。”
“我看到里面发生的事情后,现在就是有了想法,怀疑当初的做法,正打算离开那里,重新回到社会找工作呢。”
“这样吧,我的一个老同学,是一所中专学校的领导,我听他说,他们学校现在改革了,要向社会招聘专职班主任,我马上跟他联系,你去那里工作吧!”
香梅瞪大了眼睛,她脑海里立即闪现出自己的班主任陈老师,她没有信心的问道:
“我没有做过这个的,我可以吗?”
“你可以的,你有文化,有形象,而且,有关部门只对教师有证件要求,对班主任没有这个硬性规定,你不要怕,去试一下吧。”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