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来源
- 一、期待别人的认可:人们时常会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如果努力没有得到认可,那就白费了;如果成果没有被接受,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真正且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况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有义务去了解你
- 二、感觉不公平: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是抱怨的来源,虽然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被不公平对待
- 四、被各种因素牵制:因为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照顾孩子,耽误了自己学习、成长和工作的时间,心生苦恼和烦躁,以至于开始抱怨
- 六、当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抱怨
- 七、抱怨爱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赚的不够多,工作态度不够上进
- 九、人们总是抱怨对生活的不满,其实真正想要抱怨的是:对自己的不满。越是纠结一个问题,不停地抱怨,其实就是在埋怨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它
抱怨的特点
- 五、很多抱怨事实上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被旁人点出,才如梦方醒
- 八、说实话,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抱怨的存在,但是没有意识到,不代表真的不存在。反而其影响可能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反过来讲,一旦认识到了,问题多半也解决了一大半。
抱怨的危害
- 三、负面情绪能够传染,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周围的一些人时常不停地抱怨,慢慢的自己的情绪也被带入了,因为对方虽然说得不一定是事实,但一定能够让人觉得发生的坏事情都不是自己的责任,而人们总是更喜欢没有责任
- 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抱怨成绩不好,分数不会自动提高;抱怨薪水不高,单位不会主动给你涨薪;抱怨工作困难,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会减少;而且一旦把精力浪费在抱怨上,就等于少了一份解决问题的时间
- 抱怨往往会带来对自我的同情,认为很多事情的发生完全是旁人的责任。奇妙的是,人们很容易喜欢上这种“快感”,为了维护这种感觉,很多人拒绝改变
-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听抱怨。那些愿意听的人,也是因为在乎你,所以才包容你的这些负面情绪
抱怨的误区
- 人和人之间有关系的深浅,认为关系浅的不可以抱怨,关系深的可以抱怨
- 实际上不论关系的深浅,抱怨都是应当避免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亲近的人更愿意保持耐心,也更容易容忍我们。然而抱怨很容易上瘾,一旦对方以一种接纳和安慰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种氛围打动,并且一直抱怨不停
- 但那都是最亲近的人给我们的爱和包容,把它们用在接纳我们的包容上多少有点不合适
应对方案
- 1 把注意力从获得别人认可转移到自身成长上来,因为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控制别人。认可这件事应该看作是额外赠送的: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老师的认可只是额外的赠送;认真工作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领导的认可也是额外的赠送。
- 2 而实际上,我们既有被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也有侥幸获得好运的时候,比如虽然偷懒了,但没有被上司发现。既然这样,那也应该容忍坏运气的存在。
- 3 一旦周围有这样的人,需要立即警觉起来,虽然不能及时制止对方,但也不应该继续加重对方的情绪,同时更应该保护自己免受负面情绪的侵扰。
- 4 事实上,一份付出必然带来一份收获,多了一重身份,自然也伴随着相应多出的责任和时间投入,但是不要忘记,与此同时还收获了同等的快乐和幸福。另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正是自己对任务做减法的时候,也是提升自我效率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实践更能让人成长的了。
- 5 如果有人提醒你现在处于抱怨中,不要反感,不要抵触。你要做的是马上醒过来,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陷得很深了。
- 6 指责别人,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认为别人做的不好,只有我是对的。而且希望别人能够知道这一点,于是不由自主说给别人听,或者干脆说给自己听,让自己觉得舒服些。
- 但实际上,这种优越感没有任何好处。别人错了也不一定就是自己对了,况且,很多时候,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才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 7 对于亲近的人,与其抱怨,不如请求他们的帮助,看看如何能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即使不能,倾诉出来也有助于缓解情绪。
- 8 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意识到自己在抱怨之后,需要及时记录下来,一旦开始真的记录抱怨的次数反而减少了。
- 纠结于对错,活的纠结;探索出路,活的舒坦。
- 9 谁都有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先接受它。与其抱怨浪费感情,还不如有时间去提升个人能力。慢慢地你会发现抱怨的问题主动消失了,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你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增强能力,等到能力够了,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 终极解决办法: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减少抱怨也是一样。首先应该从记录抱怨开始,分析产生的原因,从中分解出多个小问题,对这些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解决。制定可操作性任务的重要性。
抱怨的认知
- 适当的抱怨,不论对谁来说可能都是必要的。
- 但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人都可以找到抱怨理由、抱怨的对象。只有真正动手清理,它们才会真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