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擅长社交的人。尤其是去那种派对似的酒会,所有人都在一个屋子里面。对于好一点活动,场地中间会有一些桌子,可以放杯子,或者食物,这样人与人之间有一个物的媒介,就像漂泊的船可以同时停靠在码头上。如果遇到不太讲究的酒会,会场中间就是空地,你能做的,除了装模作样吃东西,就是和不熟悉的人尬聊。在这样的场景下,好像每一个人为了避免对话的沉默,都在非常努力地讲话来化解尴尬。会场如果特别吵闹,即使你想破个冰,都很费劲。
不仅如此,而且我发现我不太会抢话。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闲聊,总会有人擅长从最开始的边缘角色,一点点增加戏份,最后变成了闲聊的话轮主力。如果我加入到一群人的对话中,就会变成那个不怎么说话的。
这样的社交场合,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家都会很努力地逢场作戏,比较容易出现从众效应,更比较容易集体立Flag说要做某件事情。假如有一个人和某个稍微重要的人合了影,那剩下的很多人也会跟风合影,那个重要的人会变成模特。如果有人想加你微信,你掏出了手机,那剩下的其他人都会纷纷表示要加你的微信。加上了微信,相互问好以后,这就会是最后一条消息。以后除了拉票、广告、过年问候,也基本上不太可能会联系了。
到后面我就学聪明,干脆就不说话了。参加饭局,如果有人问我,我就说话,如果没有人问我,我就默默地听。但是当我少说多听的时候,我却发现,其实闭嘴可比说话难多了。三天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为什么闭嘴很难?因为我们现在说话太容易了。看到朋友圈里的观点,如果不同意,我们就想说几句。看到微博上的消息,如果我们不高兴,就想吐槽一下。当说话容易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说错话。当说错话而不自知的时候,反而不如不说话。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坏印象和没印象哪个更好?我认为如果你没有能力给人留下好印象,还不如没印象。
我时常在想,说错话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其实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程度的误判。而且如果你说错话,一般是生米当熟饭。你和对方其实不熟悉,但是却高估了你们的熟悉程度,这就是尴尬的开始。
我经常见到这种误判,这些案例积累起来,都可以出一本《如何说话轻松得罪人》的案例集了。而我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内心也很矛盾。我是要告诉对方,正在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呢?还是把这件事情客客气气地应付过去呢?
这个尺度把握还是挺微妙的。从现在的经验来看,如果对方和我相对有过工作或者社群的交集,而我又有几分钟时间,我可能会说一下。如果没有的话,那就算了吧,先这么着好了,惯着。
在说话的时候,一般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呢?
(1)边界不明,搞不清是谁求谁
有一次有个人在微信上找我,希望能对接一些资源,帮忙联系上某个创业公司的负责人。不知道是不是求成心切,连自己的家门都没有报。即使我追问也不愿意说,只是故作神秘地说,某部门的一家支撑商。而隐去自己的身份也就罢了,但是却向我提出了一堆的要求,希望我能对接那家公司,请他们予以配合。一般说来,如果你要找别人帮你做一些事情,这算是求人办事,说话首先要客气一点,毕竟别人没义务配合你。但是让我三观碎裂的是,对方说,配合我们的工作可以对企业好,你赶紧把联系方式给我吧。
这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了。一家某部门的支撑公司,出来做个调研,口气也这么大,感觉全世界应该要求着你似的。也不考虑一下,创业公司事务繁忙,即使你再有作用,别人凭什么要帮你呢?
这就是明显的边界不清,不知道谁是谁。不过我倒不是这样边界不清的人,我特意去征求了企业主的意见,其实对方对这样的调研也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所以我也没法提供联系方式牵线搭桥了。
转介绍朋友的时候,要特别慎重。首先你要征求对方的同意,其次最好拉个群,相互介绍。第三就是,如果重要的事情,最好见面引见,不要在微信上乱发名片。加上了好友又能怎样?如果不是在一个圈层,即使加上好友,世界上只会多一个人知道你是个废柴而已。
(2)心里没数,让对方投入太多
在微信上,如果你找人帮忙,而对方不是特别熟悉,最好不要让对方投入太多。什么叫投入太多?就是当你发一条消息,你最好让对方可以在不要消耗太多脑力的情况下,就能回复你,或者只要简单地做一些事情就可以。
以前我会遇到一些读者,发一段话过来问我这个品牌怎么翻译。这种明显就是属于想要“白嫖”的人,好像翻译不要动脑一样。
我还会遇到一些人,自己的公众号搞活动,让大家在留言区推荐好书,要我去给他留言,也推荐一些书。我自己的公众号我都不愿意留言,还要给他留言……
我还会遇到更有意思的人,在群里没有抢到我的红包,跑到我这里来私信要我发红包,脸真大……
对于这些情况,我的心里活动都是,怎么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谁。但是我还是相对礼貌地谢绝了。
这些就是心里没数的体现。什么叫没数?就是自己有一个需求,就觉得对方应该满足,但是却毫无半点意识要考虑对方可能要付出的代价。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情商低。
如果我有求于对方,或者对方帮助过我,那这些要求让我付出,没什么。比如我希望从他们身上赚钱,那我可能会客客气气地按照要求来做。但是我并没有这样的诉求,我为什么要投入呢?我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么?我连对方对于我的一丝换位思考都没有看到,为什么要帮你呢?
什么叫换位思考?
如果你找人帮你翻译,那你提前准备好三个版本,发过去,请问对方哪个方案好。对方一看,告诉你用方案二修改加上方案三,一句话能搞定,省事。
如果你要找人去公众号留言,而且要推荐好书,那你提前查一下对方以前的文章有没有推荐过书,先拟两个版本的留言,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帮忙。即使对方不愿意,但是看到了你已经付出的努力,和帮助对方节省脑力的态度,也很容易答应的。而且只要复制一下就搞定,省事。
至于那些开口找人要红包的,如果你们不是亲密关系,那就不要在网络上乞讨比较好,影响市容市貌。如果你没有抢到红包,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嘴啦!或者你给对方发一个也行啊。
在网络上,由于人和人沟通的时候只有文字,即使加上表情包,也传递不了更多的信息,例如语气、眼神、姿态。而如果对方和你的关系又不是特别熟悉的时候,很容易把一些小的细节放大,从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虽然微信让我们沟通变得更容易,但是也让我们更容易出现误判。自来熟、伸手党、网络乞丐都是体现。
这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要学会怎么说话,而是要学会闭嘴。用更少的话,沟通好问题,甚至对重要的事情,从线上转移到线下,面对面谈。不要嫌面谈麻烦,毕竟人还是活在物理世界的。
三天学说话,一生学闭嘴。闭嘴是比说话更有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