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全国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再次莅临我校讲学,全校数学教师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和她的讲座,以及有她点评的三节年轻教师的课。吴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让我深受启发,吴老师说:“要读懂儿童,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怎样读懂,本次活动聚焦数认识的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数感,她手把手的教,三位年轻老师的课结束后,她的课后访谈,让我们亲眼看到到我们在处理教材中的不足,我们没有关注到的点,吴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为我们后续的背课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开课特别简单,吴老师采用他一贯的聊天式的教学,“在生活中你以前见过小数,谁能说说你见到的小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乐意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生活常识,汇报时吴老师抓住买笔时付款0.8元这个有关元角分的模型,既了解了孩子们对小数的认识,又沟通了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吴老师的课之所以让老师这么爱听,学生为之着迷,其实老师既没有调动孩子积极性的环节,就是从孩子们身边他们所熟知的生活问题入手,就那样娓娓道来。但让我和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吴老师说的“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要性,它是承重墙知识,数和数的运算贯穿四个领域的始终。她的展示和讲座让我知道这些重要的课就像一日三餐中的正餐,孩子们得吃正餐,老师要把普通的正餐做的更有营养。把一日三餐的常态课上好。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的成长。
二、大问题中的不断追问为理解“数“做好铺垫
接着吴老师让学生从这众多的一位小数中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数,并解释为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数。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0、1这个小数,它是标准,它是计数单位,这节课的重点就在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追问中很快凸显出来,计数单位对后续学习小数的加减同样重要,所以在这节课上弄懂对后续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吴老师在讲座中说:“意义与运算不能分家,只要讲到了计数单位这个核心的问题就到了数学最本质的问题,不明白就多上几节,慢慢来。计算和概念要一起讨论。把数和运算做好沟通。
三、建模,在问题中抽取本质属性
在1前没头,后没尾,这样不停的长缩的环节,两个数之间这样一掘开又产生了新的小数,老师用这样一个数的模型,让孩子们强烈的感受到我们这样不停的在分小数,小数的分其实就是在分计数单位,为什么要细化单位?就是为了精准表达。
四、解释与应用,
最后回到刘翔跑步计时的问题上,学生在解释说明中思维不断深入,有刚开课的门外汉到课后的总结规律,解释说明,一个科学的建模过程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逐步完成。
一节课,小数产生的意义,计数单位,单位进率,位值制就在吴的聊中,辅助加上几张纸,一只笔,几张课件上的图片就直达目标,挖出了数概念的本质。数和运算不分家,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应用。就这样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