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面山莊》有感
結局可知高之的假面戴地極深,完美的自我偽裝,把自私殘忍的一面壓在了內心深處,即使是自己也被假面“瞞過”了。從文中的幾處細節也能窺探一二,文章開篇就描寫高之對没有和朋美結婚致使公司没有得到更好的發展而沮喪,但忽而又嚴厲打斷自己的想法。這種來自內心深處小小的、自私的聲音更加凸顯出人物的真情實感,讓人只覺其是個有血有肉之人,而不會聯想到自私冷酷的本性,可見伏筆之深。全文細膩的心理描寫使讀者身臨其境,不自覺從高之的角度進行推理,進入作者早已挖好的陷阱而不自知,跌宕起伏的局中局造就愕然的結局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
細想前文種種,不難發現當初閱讀時的怪異其實是作者埋下的伏筆:即將舉行婚禮,作為新郎的高之卻没有多大熱情,只有新娘朋美流露出天真少女般的期待,兩人對婚禮的態度如一冰一火,性格的對比也無比清晰,悲劇的發生不可避免。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雖然發生在別墅,但核心確是兩起車禍事件。本書以朋美車禍而亡的事件拉開序幕,而朋美之所以會愛上高之誘因卻是一起車禍,全文緊扣朋美車禍是否意外而引發了一系列事件,環環相扣,不得不佩服作者思維之縝密。
結局帶來的恍然大悟之感叫人酣暢淋漓,故事並非僅僅局限于戲劇上演別墅殺人事件的復仇,當然只局限於此也不會是日本的小說了——
高之帶的假面瞞過了自己也瞞過了其他親密之人,倘若不是雪繪意外發現,可能朋美車禍而亡的真相也將永遠隨她一同消亡——那假面就是錯誤的存在嗎?顯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假面,能否被看穿端看你带得穩不穩當。換個角度想想,假面的存在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只是尋常的假面不過是為了人際關係的正常交往不得已而為之。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也不能肆意地任人窺探自己的真物。真物大多數是醜陋的,不知哪位名人說過: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真的悲劇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真物。它藏于假面之下,是個醜陋的悲劇,本我是慾望的本體,真物亦然。不受道德法規約束的真物是無法現身於他人面前的。誰願意揭開假面露出內心深處的真物任人肆意窺探呢。在我看來,假面的存在是必要的。只要尚在人間,我們就不得不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其露出讓他人尷尬讓自己羞愧的真物為什麼不帶上假面呢?真物的追尋只關係於自身,若是涉及他人那麼假面出場的時間就到了。這本就是人類 存活於社會的現實,當然,此處我指的是正面意義的假面。高之的假面顯然是懷有惡意的,他詮釋了演戲這種東西演著演著演員就成真了,高之就在假面之下自以為真實地生活,我想他的假面可能已經造成輕微的人格分裂,用假面營造出高尚的深愛朋友的高之,假面之下卻是自私自利的謀殺者,而本人利用假面欺騙他人欺騙自己,甚至達到自己也深信不疑的地步。
假面的載重由自己選擇,是為了生存而戴還是為了欺騙而戴,這是需要想明白的,追求假面不一定是壞事,追求真物也不能全盤否定,分寸的把握至關重要,拿捏地好就是人們眼中的“高情商”,不然...結果如何也不必多說。構成假面的元素我認為是道德的認知和法律的束縛。而真物,雖也有人追求探尋,如大老師和雪乃就在堅持不懈尋求真物,然而此處的真物我是懷有惡意的,暫不客觀辯論。真物的存在我認真就像荀子主張的“性本惡”一樣,我們需要用道德理念去約束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東西,我想,諸如嫉妒、貪婪之類就是真物的原貌。
百分百的依賴只會把親近之人越推越遠,更何況本就是別有目的之人了。
朋美對高之的愛情大概是依賴更多一點,得之則生,毋得則死。一個失去畢生理想的柔軟姑娘會這樣想也是情理之中,但卻又顯自私。她的父親與母親因為她的死痛不欲生,想方設法查詢真相,她的朋友們為了幫她復仇也參與其中,即使是深愛高之的雪繪,也是為了朋美斬斷情絲,告誡高之不要背叛。如此之多的親情友情早就在她的身邊,然而她卻視而不見,選擇自殺,在遇到高之后才把他當成活下去的希望,卻不知這是另一個推往死亡的深淵。也許這就是人類的通病:最珍貴的就在身邊,你卻熟視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