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作者:斯科特·派克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恋,就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摘抄:
1.生命的有限让许多人产生了虚无的感觉。既然我们都会像稻草一样被砍倒,生存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就算我们的生命通过孩子得以延续,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我们的名字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2.死亡让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你感觉生命无意义或无聊,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莫过于要你立即与死亡建立起特别关系。像所有伟大的爱一样,死亡充满了神秘,能够激发人的激情。在你与神秘的死亡进行斗争时,你将发现生命的意义。
3.在否认死亡的文化里,死亡被看作“意外”,似乎我们完全有能力避免这个“意外”。实际上,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衰退和死亡的过程。选择了生命与成长,也就选择了死亡。由于我们如此害怕死亡,害怕近距离面对它,以致我们无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样鼓起勇气。
4.我曾努力寻找着生命的意义,最终我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它非常简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学习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但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从死亡那儿学到的更多。
5.每当我们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每当我们在穿越人生沙漠之旅的征途上出现巨大跨越,每当我们在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都经历了否认、愤怒、商讨、抑郁和接受的全过程。
6.为了学习如何去生存,我们必须与死亡达成协议,因为死亡会提醒我们存在的有限性,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短促,以便充分地利用我们的时间。
7.纵观一生,人的心灵之旅某些特定的部分必须单独来完成,其中之一就是同死亡斗争。你不能让其他任何人来为你做这件事。
总结:看完《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中的第三本书——与心灵对话,不得不说派克是个优秀的心理医生。
这个系列中前两本说的那些病例和这本书中他本人的一些经历,其实就像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作者在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时加以思考,探索,疗愈和成长。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一样,不断地去思考,探索与成长,疗愈他人的过程也是在疗愈我们自己。
比如这本书第三部探讨的有关死亡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这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无论你是憎恨,恐惧还是逃避,最终都要面对它。
既然无论如何都会面对它,那不如学会如何去坦然面对它,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第三部分后面还有不少内容阐述,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微信读书阅读一下,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
感谢简友们这些天的点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