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大概都看过,在六月会出现大量的蜉蝣,就是一天两天的事。蜉蝣是一种很原始的昆虫,体长大概两三厘米。出现时,几乎是铺天盖地。
一般人都知道,住家附近不要有强的光源,免得把它们吸引过来。
蜉蝣不会咬人,事实上,它羽化成虫后,根本没有内脏,连进食都省下来了。蜉蝣喜欢靠近水边交配,不过交配的时间也很短暂,我们根本看不出来,最多是觉得有两只蜉蝣在半空中靠在一起,然后一同落在水面。就像两片叶子在风中碰到一起,也就一起落下。
也就短短的一天,大量的蜉蝣,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蜉蝣落在水中。羽化成虫的蜉蝣,最多也就能活上一两天。短的,甚至只有几分钟。所以,古人才会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它。
我们站在人类的角度,自然会想问:“这么短的寿命,有什么用?或者说有什么意义?”
而且我们也总会把这种思考迁移到自己身上。
1.求全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太求全了。
在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过程中,人们总是从生命的各个角落,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联结,从而这个联结得到更深的意义。
我们回到蜉蝣。
蜉蝣的寿命极短,那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蜉蝣这种虫子,从遥远的石炭记一直繁衍至今。
它躲过了恐龙大灭绝,极端的冰河气候也没有让它灭绝。严格来说,蜉蝣从稚虫到成虫,它们的寿命是几个月到三年的,这些昆虫中寿命已经不短了。只是古人往往只能观察到蜉蝣的成虫状态,才以为它们是“朝生暮死”,传了几千年。而这种长期生存在水中的状态,是它的躲过几次灾难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蜉蝣虽小,但在生态链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蜉蝣的稚虫会吃蚊子的幼虫、藻类和水中的颗粒食物,它抑制了蚊虫的数量,还能够净化水质。同时,蜉蝣的幼虫又是很多鱼群的主要食物,成虫是一些飞鸟的食物,如果某一个地区的蜉蝣消失了,那么就会导致当地的鱼群和鸟群数量的减少。
2.环节
所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一定不能求全。
人类虽然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如果对人生的价值求全责备,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跟蜉蝣一样,人本质上也是大自然的某个环节。
煤炭,金属等自然资源是资源层,我们不过是处于使用层而已。
如果地球上没有煤炭和金属,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制造出各种先进的工具,我们的生产效率也不会像今天这么惊人。
具体到个人也一样。我们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身处环节的事情就好了。
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像蜉蝣一样,虽然成虫的寿命,看起来只有一天,但是它的价值在成为成虫之前,已经全部兑现了。
如果你总是想要成就一番伟业,看过历史你就知道,这种概率微乎其微。绝大多数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干好自己的活,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在思考人生价值的时候,最核心的是你不能往大了想。这么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个体,不论是时间层面,还是力量层面,都跟蜉蝣差不多。
但是你只要倾尽全力,做好你那个环节的事情,就无愧于这一生。
总结一下,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求全思维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对个体而言是无法求全的。人类发展到今天,是无数代人的积累和努力,靠的是对无数个环节的持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