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话题就是时间管理了。如何让自己在一个积极地可持续的精神状态下,高效率地度过每一天,是我现在的时间管理的考量问题。
最近开学,很多事情就聚在一起,百废待兴。再加上假期有些事情没有完结,所以最近就是一脸瞎的状态,很快地过去了好几天。仔细掰指头想一想没觉得自己也没做啥,然后就担忧起来,自己是不是没有利用耗时间。
我发现对我来说,不同任务间的切换是最容易耗时过多的。我学习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就想休息一下,休息起码就是15分钟,如果遇到刷到好玩的事情,就休息了一个小时也有。在任务开始前,或者任务结束后我都有想要休息的想法。三餐之后,我也很想休息一会。在这么多想要休息的点的触发下,不知不觉我就没在学,而是搞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了。
其次,我现在是自己租房,就需要自己做饭,自己整理房间,打扫房间,还有许多的杂事。作为女生的话,有时候需要保养护理,还要化妆等。仅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生活状态,也会花费不少时间了。
最后结余下来的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其实不那么的多。
还有生活节奏的把控问题,我现在追求的是中速的生活,既有挑战,也有喘息的机会。之前尝试过快速地生活,会很容易积累压力,我现在仍然在恢复期,所以不能给自己太多任务。如果选择慢生活,我内心的抱负心就得不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的生活方式。这句话非常万能,似乎生活上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支持的,只要知行合一,而不是想要A,却一直做B就行。但是,隐隐之中我感到,社会仍然是在引导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当外界的评价和反馈没有那么正面时,人光靠自身的信念和信心坚持自己的选择,做到这一点还真的是蛮有挑战性的。
最近在重读刘未鹏老师的《暗时间》,里面除了时间管理,更多讲的是思维方式的训练。我觉得他的想法很好,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使用者本身的版本更新得更好。时间管理是由:目标,执行,反馈三部分组成的。让我焦虑的往往是执行,因为总觉得自己没有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但是,实际上最关键的却是目标和反馈。我最近对反馈这个部分,有了新的想法。之前都说要将时间数字化,在反馈的时候直接分析数据,更直观更理性地反映事实。但是我想反馈还有包括了另一个重要方面--解释。我们如何解释我在过去的所作所为,如果我总是浪费时间,除了解释为我一点都没有效率概念,还可以解释为我不喜欢现在的任务,这和我的内心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不自觉地去破坏它。
现在的时间管理理论更多的讲的是自己对自己反馈,我想如果能引入旁人的评价,可能能发现更多自己忽略的事情。和他人的比较也能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