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心中需要有颗“星”,温暖我们的新房,照亮我们的前程。我很庆幸能加入班主任精英班这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有一群优秀的教师。这些年轻的“好老师”就是我心中的星,在几期培训中,这些“好老师”讲述了在自己成长中含金量较高的“珍藏版”经验。我们在同一片园地里耕耘,有相似的风俗文化,有共同的教育背景,品位着他们与孩子的成长故事,我感到格外亲切,格外给力,同时也深受启迪,从他们身上寻到了前进的动力。
一、技术运用,精彩纷呈
时尚达人程露老师,满脑子的教育智慧深深吸引着我。听取程老师的经验分享或翻看程老师的班级公众号,总给我一种“美”的感受:“美”在精心的问卷调查,细致的后期分析;“美”在对活动的长程设计;“美”在活动时巧妙的介入引导;“美”在活动后期过程的呈现。另外,我还惊叹于程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初次欣赏程老师的作品时,一度以为程老师是信息技术老师),精美的活动数据分析图、精彩的活动剪影真是夺人眼球。细观程老师的学生,发现个个都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孩子们对现代技术的运用不亚于我们成年人,真所谓“每个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更有班主任处事的风格”。
二、权力下放,搭建大舞台
在班主任精英班培训中,蓝美琴老师分享的项目研究中提及:在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不为活动而活动;李家成教授提出的“全纳、长程”教育理念,至今还深深地刻在脑中。回校后,根据两位老师提供的方法,在班级活动开展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一)帮扶前行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恰逢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让学生能过个记忆深刻、收获满满的节日,我计划着是否能转变一下以往的活动方式,丰富丰富活动内容。为此,特地在班级里召开了“六一活动征集交流会”,孩子们纷纷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经过集体讨论商定六一当日开展“学经典,包粽子”、“成果分享”、“跳蚤市场买卖”三个活动。活动内容确定后,教室里就安静了下来,再没有一位同学发出关于活动的任何提问,一个个都翘首观望着我,似乎等着我讲述如何开展活动、分配任务。此时,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我先前的活动引导一直都是灌输式的,根本就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于是,我挑选了几位能干的孩子进行了私下“培训”,希望由他们来当活动组长带动其他同学,让大家一起来思考活动的开展。
(二)自主创生
私下交流完后,几个组长一下课就来问我:“活动开展该做些什么准备?能不能在活动前让妈妈、奶奶来学校教我们包粽子?成果分享能不能跟其他老师一起分享?跳蚤市场能不能卖粽子,怎么定价好?……”听着这些问题,我突然顿悟了,原来一切皆有可能。我的孩子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的孩子也能自主地参加活动,只是少了一个契机。
三、立足农村,别样风采
芦北小学巩淑青老师是我的偶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年轻老师是如何崛起的。她精彩的展示让我自惭形秽,相仿的年龄,相仿的地理环境,她遥遥领先,而我还在中途犹豫,踌躇不前。李家成教授在会场中提出的:“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没什么不同,仅仅是环境和成长载体的区别,教师亦如此,只要做好工作的变革,让工作进行主题式的聚焦,就必然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纵观芦北小学的师生,的确如此。巩老师和她的小蜗牛中队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在会场上,孩子们不怯场、不拘束,自信、大方地向来宾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用朗诵、手语操、暑假活动情景剧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改变,让我看到了农村孩子也能登上大舞台,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孩子们在活动中领导力的彰显,无不显示着农村孩子的暑假也能过得丰富多彩。另外,巩老师教育的成功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多读、多学、多听、多看、多写将是我今后前行的目标。
四、项目研究,引发共鸣
邹庆能老师的《以天地为学堂,以劳动育新人》项目研究,引发了我的共鸣。四年前,我也曾在西联小学开展过这一研究,当时我在校内给孩子们兴建了一个“红领巾劳动基地”,邀请学校老教师为活动顾问,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涉及到“基地的美化、蔬菜的种植与观察、劳动与课程整合、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分享”等。当时觉得活动设计还是比较全面的。现在通过邹老师的研究项目分享,我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在基地劳动实践中除了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与生活常识外,还得注重唤醒孩子与自然的情感;架构生生、师生、亲子交流的平台;提升孩子与社会的对话能力。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联系了家长,在他的帮助下,我将带领新一届学生重新开展此项研究,希望我的孩子能从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航灯已经点燃,目标已然出现,剩下的唯有努力前行。我将迈开步子,虔诚地行走着,去谱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去聆听生命拔节成长的美妙声音,享受世界上最珍贵的幸福和友情。